
撰文:Kit
Posts by Donna Poon:



雙免疫+化療治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
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與國際肺癌專家合作,測試雙免疫治療結合化療對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結果發現能顯著提升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及整體存活率,可望成為新的一線治療方案。詳情已刊登於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旅伴大學問
大家想去旅行都快想瘋了,現時全球逐步開放,我們又可以重拾「舊歡」出門瘋一瘋。出門旅行最好有伴,然而,一些平日可以把酒談心,一夜吹水到天明的朋友,未必適合與你沿著雪路浪遊,更可能因為一次旅行而好事淚流!

肥胖+吸煙 增新冠重症風險
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聯合研究透過分析大量人類基因組相關的研究數據,證實吸煙、肥胖及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等因素可能會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研究已於《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發表。



港大發現肝癌免疫治療新靶點
港大醫學院發現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亞型Δ42PD-1,在肝細胞癌病人體內有抑制殺傷性T細胞的作用,屬全球首次發現肝癌免疫治療新靶點。研究已於學術期刊《腸病學》上發表。

RASi類藥物降糖尿患者心腎併發症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糖尿病晚期腎病患者停止服用RASi類藥物,可增加出現心腎併發症的風險。結果已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刺針》旗下的《eClinicalMedicine》。
「眼底相」偵測失智症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領導的國際團隊成功研發人工智能系統,透過分析「眼底相」(視網膜圖像)便能夠偵測阿茲海默症,準確度高達80%,研究已於國際期刊《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發表。
糖尿病易併發周邊神經病變
糖尿病患者對於周邊神經病變和糖尿病的關係認知不足,將身體麻痺感覺誤以為是衰老的正常反應,到症狀出現多年後才求診,情況往往已惡化。專科醫生籲提高大眾對糖尿病患者因周邊神經病變所面對的風險和對相關併發症的認知。
淺談強直性脊椎炎
強直性脊椎炎亦稱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長期脊椎關節出現發炎症狀的關節炎,通常脊椎連接骨盆的關節也會受影響,「強直性」是指脊椎因為柔韌度減低,限制了彎曲的幅度,因而變得僵硬和強制性直立。
免疫治療降頭頸癌死亡率
頭頸癌是一種在香港相當常見卻又經常被忽視的癌症,過去十多年,頭頸癌的新症數字持續上升,死亡率達三成。有組織指,免疫治療可降低頭頸癌的死亡率,籲政府納入資助項目,幫助頭頸癌患者。
7成女性不認識子宮內膜異位
調查發現,香港每10名女性便有一名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估計全港逾20萬名育齡婦女患病。此病會為患者帶來長期的月經、性交及慢性骨盆腔疼痛,排便/排尿困難,還有惡心及疲勞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