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

0
212
views

秋风初起,早晚微凉,而白昼却仍然带点温热,又是最容易使人伤风感冒的日子。不少中药都有治疗外感风邪之效,其中防风更是治疗外感的常用药。

药防风是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部,是中国《药典》内的规定品种,以善袪风邪而得名。主产于东北及华北等地,而云南、四川、贵州及新疆等地也有用同科植物川防风、云防风、松叶防风、细叶防风等当成防风入药,但是药材性状则各有不同。

防风在古代称为「屏风」,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屏风者,防风隐语也。」别名有铜芸、茴芸、茴草、百蜚等。

一如其他中药,防风除了别名多,种类也多,而特别要留意的,是同具「防风」之名,如「川防风」和「云防风」之类,药性及使用方法与防风并不完全相同。

防风种类多

正防风

防风野生于丘陵地带的山坡草丛中,主产地为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地。春、秋两季均可采挖,去除枝叶泥土,晒干后便可以入药。根头部有明显环纹,表面灰棕色,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浅色棕,有裂隙,气清香,味淡微甜。

按野生产区,正防风可以分为内蒙古所产的关防风、山西所产的西防风及山东所产的山防风。

  • 关防风 —— 产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以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及内蒙古扎鲁特旗以北为最佳,因为东北及内蒙古在古时惯被称为「关外」,所以在这些产地的关防风便是「关外之物」,一直被誉为正品防风。
  • 西防风 —— 产于山西绥远,量不多,药材的纤维质较关防风强。
  • 山防风 —— 产于山东,多呈圆柱形,外皮黄白色,多横皱纹,质较差。

川防风

主产于四川万县、泸州等地,贵州亦有出产。原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伞状科短裂本。川防风为植物的根,形较细小,因为根的头部有一段棕色的环节状,故又名为竹节防风,多野生于草原和山坡上,春、秋采收。

干燥根部呈圆柱形,棕或棕褐色,身较轻,质硬易脆,断面淡黄,以干燥无细须根者为佳。川防风用水浸泡洗净,晒干后作药用,性温味甘辛,无毒,入肝、脾、膀胱经,在四川等地作防风使用。

云防风

又称为竹叶防风,为植物竹叶邪蒿的根部,多年生草本,主产于云南,除自用外也销往四川。根形细长,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表面较平坦,有细密的纵纹,体坚而实,气香味微辛而涩。

各区有不同的「防风」

除了上述较多见的防风品种外,不少地区会使用其他植物在该区作防风使用,如陕西及甘肃等地有用伞形科植物马缨子的根当作防风入药,称为西北小防风或是怀安小防风,另外,云南部分地区亦有用唇形科绣球防风、伞形科杏叶防风和菊科小竹叶防风的全草入药,这些「防风」与正品防风的植物来源和效用不尽相同,用者宜小心。

不燥不峻

防风为「风药」,能解表、袪风、去湿,止因风而引起的痛症。归膀胱、肝、脾经,治外感风寒之头痛目眩,风寒湿痺,骨节酸痛。《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谓防风「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风病,无不能治也。盲目无所见,风在上窍也。风行周身,风在遍体也。骨节疼痛,风在筋骨也。烦满,风在上焦也。」防风治周身之风,为风药之统领。防风有发汗及止汗双功能,因其有辛温发散的功能却又不燥不峻,故有风药中之润剂的称誉。

功效

  • 感冒 —— 防风常用于外感头痛,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经常与荆芥、羌活及独活等药同用。
  • 风疹 —— 防风常配伍苦参、荆芥、当归等散风止痒药。
  • 风湿痺痛 —— 可去风散寒,适用于风寒湿痺,肢节疼痛,可配羌活、桂枝及姜黄等去风湿药同用。
  • 腹痛泄泻 —— 经炒制的炭防风,常配陈皮、白芍、白术同用,可治腹痛泄泻。  

宜忌

防风是一道治疗因风致病的良药,所以因血虚发痉或是头痛非因风邪而起便不适宜。《本草经疏》载: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血汗等病,法所同忌」。而《得配本草》亦谓「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可见防风之药并不是随便可用,如要用药,该先得中医师的诊断处方为宜。3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是古方剂,现时在临床上仍常用来治疗外感入侵的表里诸症,如重感冒、流行性感冒、风疹或扁桃腺炎等病所致头痛、口苦咽干、身热无力等症状。这个古方用了十七种药,包括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甘草、石膏、黄芩、桔梗、滑石、荆芥、白术及栀子。

防风通圣散是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所创。刘完素生于宋末金初,当时的中国医学发展经过了唐、宋的洗练,已经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派别,所谓金元四大家,就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医学学派。刘完素生于医学世家,却逢南宋与金对峙的时代,天灾横行,疫病丛生,而当时因为沿袭宋代的用药习惯,人民都是使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药物治疗,而当时的医师都是惯性地使用前人古方,鲜少自己辨证处方,而旧有古方的治疗效果却并不理想。刘完素研究了《黄帝内经》关于热病的论述,提出「六气皆从火化」,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都可以化生火热病邪,治病 —— 尤其治热病必须先明此理,才能处方。他更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气运,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疾病,因此医师在用药处方时必须灵活而不应拘泥于旧有的药方。刘完素所创的防风通圣散、天水散、双解散等,都是著名方剂,后人亦称为「寒凉派」。刘完素因医人无数而名声甚盛,朝廷派人招揽为官,他却推而不就,是传奇医学名家。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