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Kit
Posts by Donna Poon:




過量脂肪可致肝癌免疫治療抗藥性
現代人不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導致代謝異常相關的肝癌發生率逐年增加,港大醫學院與北京大學合作揭示肝癌中的脂肪如何對免疫細胞群進行重新編程,使它們功能失常而導致肝癌患者對臨床上的免疫治療無效。


控制血壓防心臟傷害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警告,高血壓是「心血管連續病程」(CV Continuum)的上游起點,一旦管理不善,病情會一直變差,若血壓持續上升,會逐步損害血管以至心臟的結構,令心臟變肥厚變硬,最終演變成致命的心臟衰竭。

港產手術機械人輔助治膀胱癌
中大醫學院與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於2024年12月利用全柔性雙臂内鏡手術機械人系統,進行全球首個機械人輔助「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初步研究數據顯示,腫瘤切割面精準,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長者須防脆性骨折
2018年全中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大於50歲族群中,骨質疏鬆在中國50歲以上女性的流行率為29.1%,男性為6.5%。45歲以上骨質疏鬆患者,75%的骨折與骨質疏鬆有關。骨質疏鬆已成為影響中國人口中晚年健康的重要題目。

新治癌藥對KRAS-G12C基因突變有效
中大學醫學院領導的跨國團隊,進行了一項臨床研究,證實內地研發的新一代KRAS-G12C抑制劑D3S-001,在治療多種因KRAS-G12C基因突變而引起的實體腫瘤上,展現出抗腫瘤活性,為KRAS-G12C基因突變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希望。研究結果已於《自然醫學》發表。
中醫特定體質與癌症的相關風險
癌症一直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對癌症早期預防的關注日益增加。中醫以「治未病」的理念,在癌症風險預測和健康干預方面有獨特見解。中醫體質學通過辨識個體的體質特徵,為癌症風險評估提供不同方向。
遠程醫療助中風患者控制血壓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及HKU Stroke的團隊成功研發嶄新臨床「腦出血後用藥評分」工具,協助醫生及早有效識別腦出血高風險患者,並探討利用遠程醫療管理患者的高血壓問題,完善治療方案。
血液凝膠機械人治顱內腫瘤
港深聯合團隊在SIAT-中大機器人與智能系統聯合實驗室成功研發全球首個磁控血液凝膠纖維機械人,於顱內腫瘤治療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已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發表。
失智症的壽命預期
被診斷患有阿茲海默症後,究竟對預期壽命有甚麼影響?實際情況很視乎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及病後的照護,所以沒有很一致的預期壽命判定,由於阿茲海默症通常是潛伏一段時間才會被確診,醫學界一般預測是由確診至離世大約是15年左右。
炎症性腸病與地區工業化相關
中大醫學院與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完成一項全球炎症性腸病流行病學研究,揭示世界各地可依循四個流行病學階段觀察其地區的炎症性腸病流行情況及演變。有助各地政府及早為炎症性腸病所帶來日益增長的醫療負擔規劃對策。
PAPD5為亨廷頓舞蹈症重要致病機制
中大團隊發現,亨廷頓舞蹈症患者大腦中PAPD5水平較健康人士升高4.5倍,並產生神經毒性引發神經元細胞死亡,若抑制PAPD5活性可以減輕這些影響,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