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治疮毒利关节

0
33409
views

经常看古装剧就会发现不少中药都会被用作毒药或是解药的桥段,多年前韩剧教了我们认识附子和绿豆,近年大陆剧流行,又出现土茯苓救了主角一命的戏码。

茯苓与茯苓只差一字,自然令人想当然地认为两者是相同或是差不多相同的植物,事实上茯苓是多孔菌科,土茯苓则是百合科,是两种完完全全不相同的中药。说常用,两种中药都很常用;但说到娇贵,土茯苓自不及茯苓;若是说到解毒,茯苓又不及土茯苓了。虽然土茯苓与茯苓只差一字,但这两种中药不能通用,土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茯苓是利水渗湿药,可健脾安神,两药治疗症状完全不同。

去湿茶常用

夏天会较常见土茯苓,因为在我们常喝的去湿茶中通常都会被加上。土茯苓是一种很常见很常用的中药,因为太常见,所以价钱不贵。土茯苓是百合科菝葜属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入药部分是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也被称为禹余粮、红土苓或白葜,至于为甚么会称为土茯苓,可能是因为《本草拾遗》说 :「草禹余粮(土茯苓的别名),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所以得名。

土茯苓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土茯苓亦可鲜用,即是新鲜药材切成薄块后使用,香港山野也有种。

名家论述

  • 《本草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
  • 《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 《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土茯苓性甘平,味淡,归肝胃经。功能除湿、解毒,有通利关节的作用,用于治疗湿热淋浊、带下、疥癣、痈肿脚气、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对皮肤病也有帮助,有除湿解毒止痒的功效。

临床应用

根茎含皂苷、鞣质、树脂、琥珀酸、胡萝卜苷、棕榈酸以及生物碱、挥发油、淀粉等。虽然有说土茯苓具抗肿瘤作用,但研究发现土茯苓对大鼠膀胱肿瘤的发生无明显抑制作用,而采用土茯苓水煎剂则具有拮抗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功效。

土茯苓在中医应用上,可作治疗梅毒之用,常以土茯苓为主,配合银花、甘草;或配合苍耳子、白藓皮、甘草;或配合忍冬籐、蒲公英、马齿苋、甘草。煎服,治疗梅毒及隐性梅毒,亦有用来治麻疹、急性细菌性痢疾及皮肤疾病。

清热药膳

绿豆土茯苓糖水

材料:绿豆、土茯苓,红糖适量。
做法:绿豆及土茯苓洗净,加水6碗煲至豆稔,加红糖,再煮片刻汤成。
功效:绿豆有解毒凉血及清热作用,加土茯苓祛湿利水,使疖疮加速愈复。

三米土茯苓汤

材料:柴鱼、白茅根、茶树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实、蜜枣、桂圆肉、土茯苓、知母肉,加入瘦肉(排骨或鸡)。
做法:将材料与12碗水同煮,煲约个半小时便可。
功效:薏米、土茯苓有助舒通血脉、降胆固醇、解毒消肿、祛湿通络,日适合一家大小的温和汤水。

土茯苓粥

材料:土茯苓、生米。
用法:先用生米煮成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匀煮沸便可。
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清热解毒,除湿通络。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适用于痛风的防治。

其他土茯苓

土茯苓常用作清热凉血,虽然原植物为光叶菝葜,但下列几种同属植物的根茎在少数地区亦有作土茯苓使用:

  • 暗色葜 ── 产四川,又称白土苓或暗色土茯苓,功效亦相似。
  • 无刺葜 ── 其根茎在西藏作土茯苓用,在云南则是另一种中药材红萆薢。
  • 防己叶葜 ── 产西藏。

使用注意

《本草从新》指土茯苓:「肝肾阴亏者勿服。」而《本草纲目》亦指「服时忌茶」。香港除了药材舖有售中药材饮片土茯苓外,街市也有新鲜土茯苓售卖,据说药性更佳,不过来源地不详,消费者宜小心。虽然土茯苓无毒,夏天清热利水无妨,但亦要注意用量,尤其肝肾欠佳的人,更需注意不能当茶喝。3

土茯苓的基源植物是菝葜属光叶菝葜的根茎,对植物不熟悉的人来说,葜毋疑是很陌生的中药名字。葜属祛风湿药,以叶入药,亦称为金刚刺或金刚籐,是中医治跌打损伤、牛皮癣、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抗肿瘤的常用药。在中国西南、中南及华东,朝鲜、日本等地也有分布。葜性甘平味酸,归肝肾经,功能祛风利湿,解毒消痈。《医林纂要》:「缓肝坚肾,清小肠火,化膀胱水。治恶疮、毒疮、虫毒」。《品汇精要》指可散肿毒。由于有消肿毒效果,是中医的抗肿瘤类药物。

葜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约60种,长江以南较多,北方和西北都较稀少。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