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后疾病的趋势

沙士期间中西抗病毒药物被广泛使用作为预防与减低疫情的症状,中药的抗病疗效广受香港市民的追捧。但在没有健全的全民医保地区,这种治疗方式会对老百姓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此外,引进治疗癌症的新药当时亦成为重要时事议题。

鸦片类药物增术后患者死亡风险

港大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病人手术后使用鸦片类药物的情况,结果显示接受手术的患者出院时使用鸦片类药物,可增加术后鸦片类药物的持续使用、重复入院及死亡机率。结果已于《英国麻醉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刊登。

生物制剂治中度至严重湿疹

湿疹在香港十分普遍,每5人便有1人在不同时期患病,估计现时全港逾50万人患中度至严重湿疹。近年有生物制剂可控制病情,唯药费高昂,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负担!

中风后的情绪病

多年前,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及精神科学系对香港中风病人患情绪病的情况进行研究,发现中风病人患抑郁症及情绪病的比率为17.2%。中风后抑郁症对患者的康复速度、身体机能、生活质素、自杀率均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标靶药延晚期甲状腺癌存活期

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数据,甲状腺癌是本港十大常见癌症之一,患者一般为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对于晚期甲状腺癌,现时已有标靶药物能延长患者的无恶化存活期。

疫苗防护肺炎球菌威胁

肺炎球菌感染可透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惟调查显示,逾半中老年人由于不认识肺炎球菌疫苗而没有接种。香港医学界及社福界代表呼吁大众关注肺炎球菌的威胁,提升高危人士预防感染的意识。

疾病早知道

疾病防治的一个最重要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当然,这个世界没有「早知」,所以,我们对自己身体出现的一些小变化应知所警惕。

护胃免胃痛

因为压力大,现代人几乎不可避免地出现肠胃不适,或因消化不良,或因幽门螺旋杆菌。胃,看似甚么都能消化,而当承受压力时,却是首当其冲!

推动减少心因性猝死

心因性猝死每年夺走全球数百万人性命,且成因复杂,医学期刊《刺针》于荷兰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大会上成立「减少全球心因性猝死委员会」,提出警惕国际社会的建议,以期在未来十年减少心因性猝死所造成的各种负担。

认识糖尿足减截肢风险

一项「港人对糖尿足的认知及关注调查」透过网上问卷访问1,141名受访者,除了解港人对糖尿足的认知外,并提升香港社会对糖尿足患者的关注及提升足部健康及护理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