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熬夜对肝肾无益,今次我们介绍一种清肝明目,有益于肝肾膀胱三经的中草药。
在中药里,主治清热解毒的药材十分多,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夏枯草与骨鸡草等,较少为人提及的是可供药用范围更广的车前草。
车前草在中国药材典故中很具有故事性(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上查阅,在此不赘),辗转成为民间常用草药,常有用来配制作为消暑、清凉、解热及保健的百草茶(青草茶)。车前草为车前草属多年生草本,又称为钱贯草、饭匙草、地衣等,别名二十多种,因为叶片形状如饭匙,以饭匙草的别名最为著名,且形相特别,极易辨识。
说车前草有如杂草一点不为过,事实上,车前草的生长特性简单,喜欢温暖湿润的天气,亦耐寒,对土壤及环境要求不严,所以山区、平原、丘陵等地均可以生长,就是一般的屋前屋后或是较贫脊的土地皆可种植,却以土地肥沃湿润及温暖气候之下生长较佳。在中国各地皆有见,以江西、安徽、江苏等地产量较多,但四川、西藏等地亦有种植。
车前草大致可分三种,就是车前、大车前和平车前,颜色及形状稍有不同,以车前最多见,种子4-9颗,略呈椭圆形,黑褐色,花期于6-9月,果期在7-10月。夏季采收,洗去泥土,晒干便可作药用。
车前草性甘寒,无毒,入肝、脾二经,有利水、清热、明目、袪痰,治小便不通、目赤肿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喘、皮肤溃疡等症。
车前子名气更盛
现代研究发现,车前草含有车前黏多糖、琥珀酸、胆碱、维他命B等,全草含车前,有利尿消肿,利水泄热,清肝明目等作用,对关节滑膜炎症(Synovitis)亦有帮助。主治肾炎水肿、小便不畅、泌尿系统结石及感染、胃热肠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支气管炎及急性结膜炎。
虽然车前草在百草茶内占一席位,亦是常用药材,但论名气却远不及车前子。车前子是车前、平车前的干燥种子,在夏秋两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晒干后揉出种子,除去杂质,收藏时切记防潮。另外,亦有盐车前子,就是把车前子放在锅内用文火炒,至种子膨胀鼓起,洒上盐水再炒,然后取出晾干。《本草纲目》有载:「凡用车前子,须以水淘洗去泥沙,晒干。入汤液炒过用;入丸、散,则以酒浸一夜,蒸熟研烂;作饼晒干,焙研。」
宜男宜女药
车前子在中国古医书内多有记述,而且男女皆宜。《名医别录》:「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明目疗赤痛」。《药性论》:「能去风毒,肝中风热,毒风冲眼目,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去心胸烦热」。
记述较详尽的《本草经疏》谓:「车前子,其主气癃、止痛,通肾气也。小便利则湿去,湿去则痺除。伤中者必内起烦热,甘寒而润下,则烦热解,故主伤中。女子淋漓不欲食,是脾肾交病也,湿去则脾健而思食,气通则淋漓自止……肾气固即是水脏足,故明目及疗赤痛。肝肾膀胱三经之要药」。
《本草汇言》:「车前子,行肝疏肾,畅郁和阳,同补肾药用,令强阴有子;同和肝药用,治目赤目昏;同清热药用,止痢疾火郁;同舒筋药用,能利湿行气,健运足膝,有速应之验」。
选方
车前子丸
源于《圣济总录》,由车前子、决明子、黄连、蓝实、黄芩、玄沙参、瞿麦穗、地骨皮、秦艽、蕤仁组成。功能治热毒眼晕、白翳复瞳。
车前子散
以车前子散入药而成的选方相当多,不同的配伍有不同的治疗功效,《太平圣惠方》及《圣济总录》均有方剂,有治小儿伏暑吐泻,或治肝肾俱虚,眼常昏暗,视物不明,迎风有泪。以车前子配木通的「车前木通汤」更可治膀胱热结,小便不利。载录于《医宗金鉴》的青葙丸,主治肝虚积热,眼目红肿,视物昏暗,涩目难开等症,就是以车前子、青葙子、丝子、五味子、生地黄、黑参、防风、柴胡、泽泻、细辛、茯苓组成。
忌用
车前子性寒凉,不是人人可服。《本草经疏》:「内伤劳倦、阳气下陷、皆不当用,肾气虚脱者,忌与淡渗药同用」。《本草汇言》:「肾虚寒者尤宜忌之」。可见内伤疲劳或虚弱者忌用,使用时应咨询中医师意见。3
洋车前子
坊间健康补充剂中有洋车前子,与中药车前子功效并不相同。
洋车前子原产于伊朗和印度,由于洋车前子种皮是相当优良的膳食纤维,纤维含量高达87%,故此多会研成粉末,因为含有纤维、果胶、木质素等可溶性及不可溶性两类纤维素,具有吸水性,可清肠软便,预防便秘。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于1998年准予洋车子的食品声称,含洋车子食品可在商标声称含有洋车子成分,在作为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时,可以降低冠状心脏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