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多面观

0
314
views

心脑血管疾病一直被认为是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据有关调查报告,进入现代化的中国社会,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疾病的人迅速增加。多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成因及如何预防和控制,可避免罹患疾病。

血管病,包括急性风湿热、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高血压性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即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和肺循环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心脏和血管等循环系统疾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对健康危害最严重的是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

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是由于肺组织或肺动脉的病变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增大的脏病,这主要指慢性肺心病中的肺气肿性或慢性缺氧性肺心病。

肺心病中80-90%是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烟雾粉类吸烟等慢性刺激 —— 慢性支气管炎 —— 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一般需要10-20年),所以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应当作为一个整体来防治。从1987年始按国际疾病分类的根本死因原则,将肺心病死亡的绝大多数划入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晚期支气管哮喘)死亡。

风心病

广义的风心病包括风湿热中的风湿性心脏炎(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性心脏炎停止后,从发炎、损害和愈合过程中遗留下的心脏病变,特别是心脏病变及心脏瓣膜病变。

风湿热的一级预防是治疗上呼吸道甲型链球菌感染,以预防急性风湿热的初次发作。其他一般性措施包括改善居室拥挤和通风,注意保暖和避免到人流拥挤的场合,以减少链球菌感染的机会。

在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死因谱以慢性非传染病为主,包括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死因谱则以急性感染性疾病为主,包括呼吸系疾病和传染病等。WHO报告1990年发达国家死因的47.47%为心血管疾病,而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仅占死因的16.88%。从社会经济类型来讲,肺心病和风心病同贫穷有关,而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主要同富裕有关。

高血压

是其他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由于心输出量和总外围阻力关系紊乱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高血压可分为:

  1. 原发性高血压 —— 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疾病,占高血压的95%以上。
  2. 继发性高血压 —— 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部分表现,其中肾脏疾病占70%以上。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引起多种心血管表现: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颅内出血和脑病、胸主动脉壁间动脉瘤和充血性心衰等。

危险因素

  • 高钠与低钾摄入 —— 人类原始社会一直为低盐膳食,最近五百年方进入高盐(钠)环境。WHO组织的国际合作研究,已经确证了高钠低钾与血压升高的关系。24小时尿钠排除量与血压呈正相关,提出钠摄取量终身降低到5.8g食盐/日。
  • 超重或肥胖体质指数 —— 儿童肥胖也具患高血压危险因素
  • 遗传因素 —— 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的遗传度为60%。高血压家庭表现为「盐敏感」素质,对钠盐的升压反应性较强。原始状态的人群终身摄入低于3.5g/日,不但没有无盐敏感遗传素质,几乎没有高血压发生。
  • 饮酒 —— 人群研究表明,饮酒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大量饮酒可诱发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尤其是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酒精的升血压效应是可逆转的,戒酒后血压可下降。
  • 欠缺活动 —— 经常久坐和身体欠佳的正常血压者,比活跃和健康的同龄对照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20-50%。
  • 压力(应激) —— 压力的急性升压作用较肯定,但能由慢性压力状态造成持续性血压升高尚不明确,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已有心理社会压力或内向压抑(愤怒),造成血压升高或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的人群研究报道。物理性压力如寒冷、高温、噪音或震动也可能引起血压升高,成为脑卒中的诱发因素。

脑卒中

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包括脑出血(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急性脑血管疾病。这些病的共同特点是24小时内突然起病,出现意识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均起因于脑血管损伤或脑供血中断。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在这里是指有关的「中间疾病」,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而这些中间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是各种类型脑卒中的共同危险因素。血压增高的程度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成正比,其作用并不随年龄增长而衰减,如伴有左心室肥厚、眼底动脉异常或蛋白尿,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更为增加。
  • 动脉粥样硬化 —— 首先是主动脉受累,继而是冠状动脉,最后是脑动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和糖尿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各种心脏病(脱落栓子) —— 皮层动脉系统脑栓塞除了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附壁血栓脱落,约占脑栓塞的25%)和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来的栓子外,还有心房颤动(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和甲亢心脏病等),形成的心房血栓(约占45%)、风心病附壁血栓(约占10%)以及心瓣膜修复术后血栓(约占10%)等。

脑卒中分两类,一是贫穷类:背景是重体力劳动,室内保暖性差,动物性食物摄取不足而食盐摄入过多,造成高血压低胆固醇,以高血压为主影响脑出血,重体力劳动、大量饮酒和寒冷刺激可成为诱发因素。二是富裕型的背景因素:体力活动不足,动物性食物摄取过多,造成高胆固醇和肥胖。影响皮层动脉系统脑栓塞,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血栓形成,而颈内动脉粥样斑块硬化引起脑血栓形成,颈内动脉粥样斑块、急性心肌梗死附壁血栓或冠心病心房颤动所致心房血栓来源的栓子引起脑栓塞。此外,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为先天性脑动脉异常所致。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机制有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进入管壁引起冠脉狭窄,以及由于内皮损伤、血管痉挛和血小板聚集三者相互作用,产生冠脉收缩(动力性阻塞)、血栓形成或在已有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引起冠脉不全或完全闭塞,最终造成心肌缺血或损害,因而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吸烟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作用强而且人群暴露率高。糖尿病也是作用较强的危险因素。

  1. 高血压 —— 高血压促使全身动脉硬化,全身动脉硬化又使血压更高,从而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荷与损伤,使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为增高。
  2. 高胆固醇血症 —— 血清总胆固醇(TC),主要为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占60-80%)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将胆固醇外运以排出体外,因而是保护因素。在高饱和脂肪、高胆固醇膳食或某种遗传性疾病条件下,导致高血清胆固醇血症。
  3. 吸烟 —— 阻碍氧的运输和利用,还会增加血小板黏滞性,损伤动脉内皮、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吸低焦油、低尼古丁香烟的人群,肺癌死亡率似有降低,但心血管病死亡危险仍然很高。吸烟与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关连较强,呈剂量反应关系,而与心绞痛的关联较弱。女性吸烟与冠心病联系较弱,还可能与女性冠心病最常见类型是心绞痛有关。高血压患者戒烟可使心血管病危险下降50%,戒烟者在一年内冠心病危险下降会十分明显。
  4. 糖尿病 —— 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同冠心病危险有关,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绞痛的相对危险(Relative Risk,RR)为男性1.6,女性1.9;发生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为男性1.5,女性2.6;发生充血性心衰的相对危险为男性3.8,女性5.5。糖尿病不仅有糖代谢异常,还有脂代谢紊乱如血清胆固醇升高,并常伴有血压升高、肥胖、左心室肥厚等,但糖尿病仍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Reaven于1988年提出著名的X症候群(X Syndrome),包括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抗阻、糖耐量异常(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在冠心病的发生中相常重要。人群研究表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与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和冠心病存在关联。
  5. 肥胖 —— 一般都支持肥胖与冠心病有关,但肥胖是否有不依赖于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独立作用,尚不能肯定。肥胖作为一个可改变的因素,在预防实践上仍有重要意义。这里的肥胖是指向心性肥胖(腰臀比例增加),或内脏脂肪肥胖(腹部/大腿部皮下脂肪厚度比值增加)。
  6. 体力活动不足 —— 现代社会为经常久坐的生活方式付出了心血管健康受损的代价。需氧运动能预防冠心病,若然与其他危险因素相比作用较轻,但仍然是独立的。适度和中等量的活动是安全的。
  7. A型行为类型和压力 —— A型行为类型与冠心病的人群研究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但研究结果差异较大。目前认为A型行为中的「有害成分」即愤怒(敌对)特征导致心血管高反应性,引起高血压或冠心病。另外,A型行为类型的个体容易超负荷工作,表露对下属的不满或被上司误解,自我选择进入高度紧张或挑战性职业,因此是一个紧张倾向行为。心理社会压力(紧张)可以使心血管危险升高,已有较多的人群生活事件(压力测量)与冠心病的研究报道。

心血管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风心病和肺心病都同呼吸道感染有关,脑卒中与冠心病亦与高血压有关,脑栓塞同冠心病或风心病有关。X症候群将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联系起来,以膳食特征为主,将共同危险因素分为贫穷的和富裕的。心脏卫生的「四大基石」 —— 健康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以及心理平衡。

心血管病的分级预防

分级预防是按疾病自然史阶段(发病前、发病期间和治疗后期)划分,发病前为一级(病因预防),发病期间为二级预防(早期或强化治疗),治疗后期的预防为三级(恢复或康复治疗)。每一阶段的预防是对本阶段状态的处理(治疗),又是对下一阶段或后续结果的防止。

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就是在人群中开展的病因预防,包括一般的健康促进,如改善居住条件和平衡合理膳食,以及特异性的危险因素干预,控制链球菌感染或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针对慢支炎、风湿热、高血压或糖尿病等中间疾病的治疗,如果目标是预防后续的心血管并发症,也可以看成一般预防。因此,高血压患者早期检出和治疗,对高血压来说是二级预防,对脑卒中或冠心病来说是一级预防。心血管病属于慢性,在经历了二级预防即临床治疗(包括手术)后,有一个相当长的三级预防(恢复或康复治疗),目的是尽可能恢复患者功能,减少残障以及延长生存期,如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

增强医疗常识

防治儿童风湿热,注射预防针,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治空调病,注重医疗保健计划,这些都能使上呼吸道感染或链球菌感染减少,或者使慢性支气管炎或风湿热能得到及时治疗,而不至于发展到肺心病或风心病。

合理膳食

都市生活的紧迫感,交际应酬,特点是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高脂肪或高精装加工糖,食物能量为动物来源的比例较高,造成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富裕心血管病、糖尿病、痺风和许多富裕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和大肠癌等),都与富裕膳食有关。

禁烟限酒多运动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可看成是一种低量合法的吸毒。禁烟除了健康教育,还需要改进社会环境,调整社会经济结构,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健康促进事业。少量或中等量饮酒据称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但是从整个健康效应来看,经常少量或中量饮酒还会带来其他健康危害,如高血压、脑卒中和肝硬化等。而且,经常饮酒者,很难保持或把握住健康意义上的「适量」。因此,并无理由推荐饮酒作为预防冠心病。工业化社会使人们从繁重的生产劳动中解脱出来,增多了座位工作方式和闲暇时间,电视机等现代化产品还增多了座位消闲模式,造成体力活动不足。充足的体力活动能增强或改善机体多系统的功能,如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增加冠状动脉储备和缓解压力状态等。最生活化而且容易坚持的运动是步行,如每日万步行,不仅非常有效并且特别适合于人体的解剖进化结构。

治疗慢支炎、风湿热、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这些疾病分别是各种心血管病致病过程的「中间疾病」,对它们治疗就能分别预防肺心病、风心病、脑卒中和冠心病。目前认为,发现糖尿病才进行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预防已为时太晚,而应在糖耐量减低甚或之前进行预防。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