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及早使用新冠抗病毒藥可降死亡率
香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不需使用氧氣治療的輕至中度新冠住院患者,服用口服抗病毒藥可降低死亡及重症風險。研究結果已於科學期刊《刺針・傳染病》(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


結合藥物及基因測試治兒童血癌
復發性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一旦出現耐藥問題,往往因缺乏治療方法而被視為不治之症,中大研發了一套測試方法為難治型血癌患者提供精準的個人化治療。相關結果已於醫學期刊《Blood Cancer Discovery》發表。

雞血藤可抑制SARS-CoV-2病毒
一項研究發現中藥雞血藤的提取物對SARS-CoV-1及SARS-CoV-2、流感和HIV-1等病毒具有廣泛的抗病毒活性,研究更發現SSP可廣泛抑制SARS-CoV-2病毒變異株。


抗精神病藥物或增加乳腺癌風險
香港大學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藥物安全及應用研究中心(CSMPR) 的研究團隊,就超過200萬人參與的觀察研究進行全球首個有系統的回顧及統合分析,估算出使用抗精神病藥物與乳腺癌之間存在逾30%的中度關聯,揭示在處方抗精神病藥物予高危患者時,應作風險評估的重要性。


新標靶藥減慢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
在香港,肺癌每年有逾4000宗新症,而肺癌轉移至腦部十分常見,新一代標靶藥可減緩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及延長患者無惡化存活期。研究結果已於國際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發表。
SIRT治療膽管癌
膽管癌患者如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化療是標準的一線治療方案,一般總存活期中位數為11.7個月。一項研究發現,這類患者如在化療前接受SIRT,其總存活期中位數可增加至21.6個月。研究已在《Liver Cancer》發表。
三成糖尿病人患心臟衰竭
目前本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人士,即每10名港人便有 1名患者。年齡35歲以下的香港人,有2%已患上糖尿病;年齡大於65歲的人當中,更有超過20%的人為糖友。據國際糖尿病聯盟估計,到了2030年,香港的糖友將增至92萬人。
預防腦小血管病減中風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腦神經科於2019-2021年期間透過全港社區腦健康研究篩查550名40-75歲市民,發現當中逾六成半人罹患不同程度的腦小血管病,而腦小血管病是中風及認知障礙症的主要成因。
廣譜中和抗體免倉鼠受Omicron感染
一項聯合研究發現,源自本地mRNA疫苗接種者、針對SARS-CoV-2 Omicron變異株的廣譜中和抗體ZCB11,對所有受關注新冠變異株均顯示出有效的抗病毒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