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納米貼片治皮膚感染
港大醫學院設計出新型微針貼片,為皮膚感染提供非抗生素治療方法。貼片採用由超聲波觸發的鋅基金屬有機框架抗菌納米粒子,通過微針貼片方式治療被細菌感染的皮膚組織,研究已刊登於《Science Advances》。
港大醫學院設計出新型微針貼片,為皮膚感染提供非抗生素治療方法。貼片採用由超聲波觸發的鋅基金屬有機框架抗菌納米粒子,通過微針貼片方式治療被細菌感染的皮膚組織,研究已刊登於《Science Advances》。
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血液中的免疫細胞「中性粒細胞」在肺癌中擔當重要角色,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可提升其在腫瘤中的抗癌能力,有望突破現有療法的障礙。研究已刊登於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證實,香港現時兩種新冠口服藥可有效降低院舍長者入院風險及重症率。面對近期感染數字回升,有關研究結果可為院舍及社區長者提供實證參考,詳情已在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發表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進行的研究顯示,本港兒童患上散光的比率較其他海外城市高,每5個年齡6-8歲的學童中便有1個患上中度至嚴重散光,研究亦證實父母的散光度數與子女患散光的風險及程度密切相關。
2021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雜誌》的研究顯示,在沒有糖尿病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中,每周一次皮下注射Semaglutide,加上熱量控制,在第68周時體重可顯著減輕。最近FDA亦批准Semaglutide用於治療12歲以上青少年肥胖症。由此,Semaglutide便一直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