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增RA患者心血管病風險

0
727
views

皮質類固醇是強效抗炎藥物,有助緩解關節滑膜發炎,由於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應否處方予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一直存在爭議。中大研究顯示,每日服5mg或以上皮質類固醇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比沒有服用的增加一倍。

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炎症,會引致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和失去活動功能。在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會保護身體免受各種外來微生物入侵,但當該系統錯誤地攻擊自己的組織滑膜(即包圍關節外面的薄膜),便會引起發炎,即類風濕關節炎。據估算,香港約有22,000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及風濕科主管譚麗珊醫生解釋:「皮質類固醇廣泛應用於炎症活躍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能即時緩解關節炎症。但這種藥物可能會影響血壓、血糖代謝和血脂,繼而增加病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由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身體長期出現慢性炎症,比健康人士承受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是否為患者處方皮質類固醇一直存在爭議,美國和歐洲的風濕科協會亦定期審視皮質類固醇使用的臨床建議。」

每日不宜高於5mg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進行了一項以人口為基礎的長期研究,分析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服用皮質類固醇(Glucocorticoid)的劑量和安全服用期限,與出現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關聯。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從醫院管理局數據實驗室收集了12,233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數據進行研究,平均跟進8.7年。這些患者在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曾經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在研究開展時均未曾患上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漸進型心絞痛、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或小中風),37.7%患者有服用皮質類固醇,其餘患者則使用其他控制類風濕關節炎藥物。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服用皮質類固醇所衍生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會隨服用時間長度及劑量增加。以下是主要研究結果:

  •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服用5mg或以上劑量的皮質類固醇,不論時間長短都會影響心血管健康。
  •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每日服用5mg或以上劑量的皮質類固醇,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沒有服用此藥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增加一倍,倘若持續服用,風險會每月再增加7%。
  • 沒有證據顯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每日服用低於5mg低劑量的皮質類固醇,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

患者可考慮其他治療

由於研究結果顯示,每日服用5mg或以上皮質類固醇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患上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沒有服用皮質類固醇的患者增加一倍。團隊建議患者應諮詢風濕科專科醫生意見,倘若關節炎症有改善,可以嘗試將皮質類固醇劑量降至每日4mg或以下。患者亦可以盡早考慮進階療法以取代服用皮質類固醇。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蘇晧醫生表示:「為了平衡心血管疾病風險,醫學界一直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以服用多少及多久皮質類固醇尋找方案。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建議醫生在處方皮質類固醇予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時要謹慎平衡風險和益處,將每日劑量減至4mg或以下,或停止處方此藥。」

譚教授補充:「我們希望是次研究結果能夠向仍然依賴服用皮質類固醇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發出強而有力的訊息。事實上,過去20年已經出現了多種新型抗風濕治療,例如生物製劑或標靶緩解病情抗風濕藥,價錢也更易負擔,給予病人更多選擇。」

研究結果已在國際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發表。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