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劑治中度至嚴重濕疹

0
615
views

濕疹在香港十分普遍,每5人便有1人在不同時期患病,估計現時全港逾50萬人患中度至嚴重濕疹。近年有生物製劑可控制病情,唯藥費高昂,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負擔!

位性皮膚炎(濕疹)是一種持久和續發的皮疹,以發紅、水腫、痕癢和發乾為表徵,可伴有結痂、剝落、起泡、出血或滲血。濕疹在反覆發病下,可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增加患者的壓力及負面情緒。現時仍未有根治濕疹的方法,專科醫生在臨床上會根據發病原因、發病部位、發病時間、主要症狀等來決定治療方案,暫時只能控制症狀,患者或要終生面對不同的治療以紓緩病情。

近年濕疹除傳統治療外,亦有新式的生物製劑,不同的臨床數據顯示生物製劑能有效控制濕疹,為使用傳統藥物未能改善病情的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帶來治療希望。生物製劑能針對引發疾病的基因進行針對性治療,阻斷導致發炎的細胞激素活動,從而改善痕癢症狀。生物製劑對肝、腎功能影響不大,可長期使用控制病情,毋須如口服免疫抑制劑般,要緊密及定期抽血監察。濕疹生物製劑藥費每月逾萬,2022年已被納入政府撒瑪利亞基金的資助藥物,供12歲或以上、經濟有困難並於政府治療的濕疹患者申請。

嚴重濕疹可危及生命

濕疹關注組認為,適時向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提供效果較好藥物,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並減輕病情對其造成的生理及心理負擔。政府應與其他先進國家如英國、愛爾蘭及丹麥看齊,包括放寬臨床用藥標準;劃一無論成人及兒童只需使用一種傳統治療無效便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

香港過敏協會主席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何學工醫生表示,濕疹會令身體機能下降,引發紅斑、滲血、水腫、脫皮等病徵;重症更會出現錢幣狀皮炎、囊泡狀皮炎、結節性癢疹、苔蘚樣皮炎等,亦有機會引致次級感染,包括膿疱病及疱疹性濕疹。紅皮症是具致命風險的濕疹併發症,全身8成以上皮膚紅腫發炎及滲水,體溫流失可能引起低溫症;受細菌感染有機會引發敗血症,水分及蛋白質流失可釀成心臟衰竭及致命,需入院治理,以免有生命危險。

2021年港大研究(ISSAC)指,患濕疹的小一/二及中二/三學童身體功能及社會心理功能(包括社交功能、情緒功能及學校表現)均顯著下降;2020年亦有文獻顯示,成人濕疹病患愈嚴重,其生活質素(DLQI)愈顯著降低。以香港成人為例,濕疹患者的DLQI平均值為10分,比銀屑病患者及白蝕症患者高。何學工醫生稱:「美國研究顯示,濕疹窒礙睡眠,令患者缺乏精神;歐美也有研究指出,濕疹可導致工作及公餘時間損失。」

對於濕疹的治療,皮膚科專科劉顏銘醫生建議,雖然目前濕疹未有根治方法,但適當治療可紓緩症狀及改善患者生活質素。目前臨床多採用異位性皮膚炎面積暨嚴重度指數(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作為評估病情及用藥標準。另外,皮膚學生活品質問卷(DLQI)評估亦讓醫生了解疾病對患者生活的影響程度,以判別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及掌握治療前後的改善狀況。

治療方面,對輕度患者可採用局部治療,包括適當皮膚護理及遠離致敏原,其中保濕是最重要的治療方式,可以改善乾燥或搔癢症狀;中度濕疹會採用外塗藥物如類固醇藥膏、外用免疫抑制劑,以及外用PDE4抑制劑等。

多種藥物控制濕疹

劉顏銘醫生指:「在公營機構,除外用藥物外,一般嚴重成人患者都會配合抗組織胺、短暫口服類固醇、抗生素、光照療法及口服免疫抑制劑等作全身性治療。口服免疫抑制藥物包括環孢素(Cyclosporine)、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甲氨蝶呤(Methotrexate)、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需要服用的劑量視乎體重和治療前的驗血結果。因藥物可能影響肝腎功能,高血壓或引起其他副作用,患者須接受定期驗血檢查,以監察身體狀況;醫生會根據治療效果及副作用而調整劑量甚至停藥。如服用兩種口服免疫抑制劑特定劑量一段時間後無效(每種至少3個月),或醫生判斷身體狀況不適合使用口服免疫抑制劑,現時亦有生物製劑供公營病人使用。如在私家就診,醫生或會按個別病情、年齡、經濟及個人需要處方傳統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或口服JAK抑制劑。」

劉顏銘醫生總結指,不同嚴重程度及不同時期(急性發作、慢性)的濕疹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嚴重濕疹治療方法雖較複雜,但只要患者與醫生溝通良好,便有助醫生為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改善病情。

對於公營醫療濕疹治療服務問題,立法會議員林振昇指,在現行安排下,公營皮膚科專科服務主要是依靠衛生署社會衛生科診所提供,促請政府盡快檢討濕疹用藥門檻,確保濕疹患者得到適當治療。也應檢討公營醫療系統資源分配,考慮向皮膚科增撥資源,完善公營醫療服務。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