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養天年貴在養性怡情

0
1227
views

按多數學者研究,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生命之樹是120歲,其中0-60歲是第一春天,60-120歲是第二春天。面對著快速人口老齡化,面對著日益增多的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面對著提前衰老提前死亡的「文明病」浪潮,許多人感到困惑不明而又無能為力。儘管科學已證明,「文明病」的真正根源恰恰是不文明的生活方式。

位哲人曾經這樣說:「進步需要代價,但落後和無知的代價更大。」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生命質量的要求愈來愈高,各種養身之道,養生方法也愈來愈多,像食療、藥療、氣功、坐襌、健身運動等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姿多采,也的確起到了很好的防病強身的作用。然而,健身鍛鍊也好,食療藥療也好,期望能取得良好效果,即就必須在心理健康、精神愉快的前提下。

舉個簡單的例子說,一個整天心浮氣躁、焦慮不安、悲悲戚戚的人,無論服用何種「靈丹妙藥」,無論用何種辦法滋補,是絕對無法實現「精神煥發,體魄健壯」的。這樣,一個首要問題明確了,這就是養生必須先養心,養身與養心相結合,才能達到滿意與養生效果。

養身先養心

養心即是通過多種怡情養性的手段,努力使自己保持心理健康、精神愉悅、保持昂揚向上的思想意志。國畫大師張大千曾經說過,他認為養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養心。實際上,心與身緊密相關,一個人的精神狀態,能至關重要地影響他身體內部的神經體液 —— 內分泌免疫調節系統。而這個系統則決定我們能否保持機體各個器官的協調關係,保持內部環境的動態平衡,決定我們是否適應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對各種外來刺激及致病因子做出有效反應。

蒲松齡在《聊齋誌異》裡寫到這麼一個關於狼的故事。兩個獵人乘母狼不備,抱走了兩個狼崽子(狼的小兒子),這時候,母狼回來了,兩個人爬上了相鄰不遠的兩棵樹。然後兩個人相繼折磨狼崽子,於是母狼一會奔到這棵樹下,一會又跑到那棵樹下,母狼不停地咆哮著、奔跑著,最後終於活活給累死了。蒲松齡在故事的結尾說,逞一時的血氣之勇的人,常常就是這個下場。

這裡我想介紹中國古代「三三可得九」的養生方法,如果能夠認真遵守,活到90歲是不成問題的。

「三戒」

春秋時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在生活上主張「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衰也,血氣既變,戒之在得」。好色、鬥毆、貪得均可損傷身體,威脅生命。這「三戒」恰恰反映了孔子「仁者壽」的觀點。只有將「三戒」貫穿一生,才能充分享受健康人生。

「三有」

中國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指出,保持身體健康要「三有」。即「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作有序」。反之則易患疾病,因為無節、無常、無序,是多種疾病的誘因。「三有」是養生防病之寶。

「三去」

道家創始人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中指出「去甚、去奢、去泰」。意思是去掉「極端的、過分的、奢侈的」欲望。從表面上看,是談道德修養方面的問題,而實質上卻從精神因素角度勸戒人們清心寡欲,心安質樸,少存私念,方可健康長壽。

武則天豁達長壽

中醫學一直把「養性」作為養生的核心。心理學家認為:現代社會心理疾病比起生理疾病為數更多,為害更烈。

人有喜怒哀樂,這是人之常情,但不能過度,怒是健康的大敵。人生在歷史的長河只有幾十年春秋,不少人為了一些無聊小事和無盡的煩惱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光,甚至引起疾病,太不值得。不良情緒是作為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出現的,必須通過心理活動出現的,必須通過心理活動進行調整,既不能強行壓抑,悶在心裡,更不能無所顧忌地發洩,要懂得宣洩,要懂得生氣。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也是一位高壽的皇帝,她經歷了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四代帝王,享年81歲。武則天之所以長壽,與她心胸寬大有著密切的關係。中醫自古認為七情過極皆可致病,而在她漫長的政治生涯中,始終保持一種豁達超然的態度,這對於健康長壽無疑是最關鍵的。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她廢掉李氏之後,自己稱帝。許多忠於李氏的大將紛紛起兵反抗,其中以徐敬業為最主要的一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為徐敬業寫了一篇《討武曌檄》,痛罵武則天身事父子,惑亂宮闈,殺子廢子,人神共棄。然而,武則天看了之後,非但沒有發怒,反連連稱讚駱氏的文章,說朝廷沒有任用這樣的人才,是宰相的過失。徐敬業兵敗之後,武則天並未將他按造反論斬,而是將他貶到外地去當刺史。除此二人,她還赦免了一些辱罵自己、誹謗朝政的人。武則天有如此的心胸和修養,無疑是她健康長壽的最佳保證。

生氣不要超過3分鐘

醫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不良情緒可以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情緒為甚麼能影響健康呢?因為當人處於不良情緒狀態時,該情緒通過下丘腦、腦下垂體、植物性神經系統,引起身體器官功能變化,如使胃酸分泌增多,結果會導致胃潰瘍。同樣也可能導致其他身體器官的消極狀態,而處於消極狀態的人體最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有專家提出這樣的名句:「生氣不該超過3分鐘。」因為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寫到這裡,相信讀者一定會說:「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就很難忍受了。」的確,當今香港富足的質素正在發生變化,能切實感受到生活富足的人卻很少。很多人感受到了形式上的經濟指標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我們要是會反思,我們做錯了甚麼?(不能繼續錯),我們得到了甚麼?(還能繼續得到嗎?)我們應該選擇甚麼?(真的清醒了嗎?)學會熱愛是希望所在,能夠獨立思考是展現希望之光的鑰匙。

如果我們想得到心態平衡點,應該要有社會學家的熱情,也要有經濟學家的冷酷,更要學習文化人的情懷,最後要在養性怡情中耐心地「等待」。

記得紅頂商人胡雪巖道:「商人為錢,錢能害性,自己這一輩子,不懷念揮金如土之期,而懷念少年時幾文錢買燒餅,喝水酒之日。」經濟將人的本能需要還於人,而人也可能將更高的需要犧牲給經濟。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