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藥市場及零售業的起伏

0
934
views

2019年香港西藥業市場原本的銷售金額按行內人士保守預測為260億港幣,進口專利藥佔85%以上的市場佔有率,餘下的是香港本地生產及從全球進口的仿製藥。

個估計是假設醫管局的61億港幣購買藥物預算沒有附加其他成本,其餘的 198億港幣(批發價估計為99億港幣加上50%毛利)從診所醫生、藥房、私人醫院等轉手予病人、消費者,因此總銷售金額約為260億港幣。

零售藥業的發展

在過去三十年,便利店已徹底改變了香港人的生活方式,便利店也一併取代了部分傳統藥行銷售家庭藥品。2014年9月發生的「佔中事件」,至2015年期間,零售藥房與藥行受到訪港陸客減少的影響,在2016-2017年店舖租約到期時,上百家藥房與藥行關閉。直至2018年內地遊客來港人數增加,零售業才陸續復業。

2019年12月底,香港的西藥業零售市場有4,895家零售藥業。當中87%(即4,247家)為持牌可有限度銷售家庭藥品的藥行、藥妝、便利店、超市等,13% (即648家)藥房聘有全職駐店藥劑師,負責處方藥配製和銷售全線處方與家庭藥品。

2019年6月開始,另一起政治風波「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社會動盪與破壞,對零售與服務性行業造成嚴重打擊。

零售藥業的疲弱趨勢相信還會持續,因為個別零售藥房、藥行門店購貨量少,藥廠給予的折扣也相對少。而且每周工作6天,每天營業12小時,租金高昂,純利不高,沒有誘因吸引年輕人入行成為藥行或藥房老闆。

藥妝市場的起伏

香港有些藥房和藥行是上市公司,例如屈臣氏和萬寧,或者是家族擁有,例如芬達、達誠、智文,也有些是藥品兼化妝品商店,簡稱「藥妝」,例如屈臣氏和萬寧,或以健康、護膚、化妝品為主,兼售小量家庭藥品的「美妝」門市店舖,例如莎莎等。

在經歷了1997年7月到1999年年底的亞洲金融風暴後,本地經濟尤其是服務性零售業開始逐步恢復。2003年3月非典型新冠肺炎(SARS)在香港爆發後,中央政府回應特區政府的要求,允許內地主要城市居民以遊客身分到訪香港,以刺激進入休克狀態的香港零售行業。從2003年的850萬名人次內地遊客訪港至十六年後(即2018年)跳躍到6,510萬人次,漲幅接近8倍。

2014年9月24日香港發生「佔中事件」,加上其他經濟原因令內地訪港遊客人次大幅度下滑,零售業開始面臨回歸榮景過後的首次挑戰。據零售藥妝業界反映,靠近邊境和繁華商業購物區有上百家藥行與30家藥房在當年第四季度的業務一落千丈,業主不願意提早解約,只能苦撐至2016-2017年才陸續關門。

香港《南華早報》在2015年2月3日轉載了香港牛奶公司集團董事(健康及美容)麥瑞琼女士的說法:

「自2003年非典疫情以來,香港第一次全年零售銷售業績呈下跌趨勢,比上年下降了0.2%,主要是由於奢侈品和一些耐用物品銷售的減少,遊客消費也減少了。佔領中環已經影響了銷售,高昂的租金和前線員工的短缺是兩個短期內不易解决的額外挑戰。」

2017年,藥妝業的年銷業務開始逐步回升至2014年時的水平。2018年訪港旅客總數達6,510萬人次(較2014年6,084萬提升了7%),國內旅客佔整體訪港旅客80%。從2003-2018年這段期間,註冊藥劑師增加了1,405名,但零售藥房卻僅僅增加了212間。

2018年初出現中美貿易爭議,在當年下半年開始影響本港西藥零售業。步入2019年,情況更趨嚴重,零售業業績一般在6月份後便會回暖,其時雖然中美貿易爭議有點緩和,香港社會卻因「修訂《逃犯條例》」出現大型示威運動,令零售業在6月份開始進一步惡化。

2019年4月初政府建議「修訂《逃犯條例》」引發6月初社會大規模示威。其後政府在當月中宣布暫緩「修訂《逃犯條例》」,並於10月23日正式撤回。唯在此期間衍生的暴力衝突嚴重,對本港的零售與藥妝業和中藥業造成負面影響,至同年11月仍未平息。據政府統計署發表的《零售業銷貨額按月統計調查報告》指,2019年1-12月的零售業銷貨額與去年同期相比,自8月份開始藥物與化妝品類別有30%以上的跌幅。當中,不排除中美貿易爭議的因素,但相信影響比本地政治事件為輕。

根據行內人士的資料,從2019年6-12月,估計商業區內例如港島銅鑼灣,九龍尖沙咀、旺角、新界沙田、屯門等區的零售藥房業務暴跌40-50%,營業額跌幅較少的地區也有10-20%。許多業主已經主動把零售藥房、藥妝的租金下調至相對的比例,否則,如果藥房東主宣布破產,對業主的打擊將會更大。但亦有人樂觀預測,於2019年11月24日香港區議會選舉後,本地政治將會明朗化。原本期待本地經濟將在2020年春季逐漸復甦,卻因2019年12月中國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且疫情持續,香港2020年上半年的經濟復甦變得渺茫。

在這之前,個別在旅遊區內經營的零售藥房、藥店仍有抱著不誠信的欺騙消費者態度,特別針對商業區購買高價值中草藥、海味、保健品的遊客。

香港海關打擊藥店不良營商手法

香港特區政府2019年4月17日(星期三)香港時間12時33分的新聞公布:

香港海關昨日(四月十六日)拘捕一名藥店店員,他涉嫌應用虛假商品說明,銷售影射藥品,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簡稱《條例》)。

海關人員昨日下午在尖沙咀一間藥店進行試購行動,一名男店員涉嫌應用虛假商品說明,聲稱一款藥品為某一品牌的產品。海關人員隨即拘捕該名四十六歲店員。案件仍在調查中,被捕男子現正保釋候查。

海關提醒商戶遵守《條例》的規定,而消費者於購買商品時亦應光顧信譽良好的商戶。

根據《條例》,任何人在營商或業務過程中將虛假商品說明應用於任何貨品,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五十萬元及監禁五年。3

 

 編按:

「佔中事件」:運動全名為「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由當時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及基督教新教牧師朱耀明於2014年9月28日起在香港發起的一場爭取普選的政治運動。

修訂《逃犯條例》:《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俗稱《逃犯條例》,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交香港立法會審議的一項法律草案。提案源於香港人潘曉穎於台灣被殺,由於香港與台灣沒有引渡條例,未能引渡相關疑犯回港審訊。其時由中共中央紀委倡議,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推動,以向中國內地、澳門和臺灣等司法管轄區移交嫌疑人和進行法律協助。惟此草案在香港社會被認為會削弱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作為獨立司法管轄區的地位而備受爭議,直接導致2019年暴亂。

 

轉載聲明

原文載於《香港西藥業史》,出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作者趙粵授權刊登。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