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科患者的自我形象

風濕病可算是個大家族,多達150多種,當中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及系統性紅斑狼瘡則較為普遍。然而,患者多關注身體復康,忽略心理對自己的影響,且讓我們討論一下患者的「自我形象」。 其實「自我形象」是和「自我價值」息息相關,是一個對自己的主觀評價,並可分為「外在」和「內在」。 外在方面,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強直性脊椎炎多影響關節活動能力、關節變形及行動姿態;而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皮膚或會出現紅斑,部分則因藥物副作用而引致肥胖或脫髮。很多時患者因外表的轉變而感到自己「與眾不同」,因而害怕面對其他人。曾經遇過有患者因為自己的「不同」,自覺不及別人,所以衣著「過於隨便」。可是,亦曾經見過一位脫髮及行動不便的女孩子,每次出現不是戴著亮麗的假髮,就是時款的頭巾,更為自己的柺杖貼上不同的貼紙,襯上一個熱情的笑容,使人不禁向她的積極自信行個注目禮。 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外表不是最重要,只要不輕看自己,給自己一個合適的裝扮,自信及內在價值更能提升自我的形象。 內在方面,患者或在生活角色和工作上需要作出調校,加上要負擔醫藥開支,在「男人要賺錢養妻活兒」、「女人要打理家頭細務」、「做人要自己靠自己」等傳統觀念及對自己期望的影響下,更肯定了自己是「不及別人」、「沒有用」和「別人包袱」。 小測驗 讓我們來做一個測試,選擇以下其中一項來代表你對自己和別人的評價: A. 我不好,你好。 B. 我不好,你不好。 C. 我好,你不好。 D. 我好,你好。 選A的:你是否偏向於羞怯、退縮,感到自己缺乏能力,凡事傾向於遷就別人,忽略了自己的需要? 選B的:你是否較易動怒,感到不公平及怨天尤人,時常會怪責自己和他人? 選C的:你會相信自己有一定能力,但有時或會忽略了別人感受。 選D的:你會欣賞別人和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亦會顧及他人和自己的感受。 當然,這只是個簡單遊戲,但或多或少也反映著你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為何「我不夠好」是個普遍的自我評價?可試參考這個「5A」方法,以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和形象。 5A提升內在價值和形象 Awareness(察覺) 了解及善用自己內在資源。內在資源包括:幽默感、樂觀性格、愛心、笑容、知識和技巧等。同時,檢視及調校對自己的要求和標準,把握現在有的機會發揮自己,例如用自己的復康經驗幫助同路人,從新的角度看自己的特質和資源。 Acknowledge(確認) 培養和確認不同的價值觀。價值觀可分為「能力取向」和「努力取向」兩方面,前者較看重成敗得失,病了就是自己不濟;後者則看重過程,凡事盡力,「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若從「努力取向」去欣賞自己在面對病患的過程和毅力,你就能為自己加油多一點了! Accept(接納) 接納自己的優點與不足。我們或會為自己不公平際遇而憤怒,又會為過去自己的錯誤而自責。要提升自己,先要接納患病後不完美的自己,明白世上沒有一個完美的人,不要苛求事事做到最好或人生一帆風順。 Action(行動) 與別人比較:不將別人優點和自己缺點比較,了解自己有甚麼比別人優勝,為自己列張「自我讚賞清單」,謹記每人也有其獨特性和價值。 事事歸咎自己:將所有責任扛起來只會看到自己不足地方。反問自己,除我以外,有否其他因素導致那些後果呢? 怨天尤人:這只會令你更感無助,學習細味生活的甜酸苦辣及當中的過程,在困境中檢視當中自己有甚麼得著及體會。 對自己負面的批評:負面的說話只會潛移默化地確認自己負面的價值,當中大部分也未盡是事實。 Appreciation(欣賞) 中國傳統文化裡,我們很少欣賞和發掘自己的優點。反之,做得好是本分,貶低成功的經驗。今天開始,從微小事情去欣賞自己,如:給家人準備了一頓晚餐、為自己能面對病患的勇氣而讚嘆、願意給別人送上問候而驕傲。不要輕看這些自以為微不足道的事情。 其實,每人也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冰山,意思是顯露於人前的只是表面的行為,深藏於水平線下有著我們的感受、信念、被接納和被愛的渴望,以及最深層的自我價值和接納。要全面提升自我形象,除了外在的行為或裝扮外,更重要是提升自我評價和價值。3

防熱病,也防情緒中暑!

地球已進入「熱化」模式,每年夏天,都熱得叫人透不過氣來,整個地球都好像燒熱了火爐,多個國家的夏天都是持續高溫,常有熱死人個案出現!

增強抵抗力有助面對癌症

癌症患者除了要接受多種治療之外,更因為治療帶來的種種副作用,面對著胃口日減,身體抵抗力日差的情況。體質愈壞,往往使病者的療程不能繼續,為免削弱病人的抵抗力,醫生建議病人吸收多種營養以增加與病魔周旋的本錢。

認識降膽固醇藥物(II)

若膽固醇水平超越5.2mmol/L邊緣水平,便必須嚴格控制飲食及戒煙,如果過胖的便需要減重,而膽固醇水平超過6.2mmol/L危險水平,醫生可能會根據個別情況要處方降膽固醇藥物。

思覺失調藥物列表

思覺失調藥物列表

中醫論心腦血管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或冠心病,指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臟病。為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器官病變的最常見類型。

牙周病各種病徵

牙周病是健康牙齒的最大敵人,它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入侵牙齒,當自發性疼痛時已經是十分嚴重。警惕牙周病的發生,我們要留意以下牙周病的各種病徵。

抑鬱 —— 心的感冒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4個人中便有一人在一生中的某個階段曾經出現精神或行為問題。我們平日感冒了,會找醫生看看;若你的心感冒了,亦切莫諱疾忌醫,因為被喻為心靈感冒的抑鬱症的殺傷力比身體感冒更大。

一醉不能解千愁

借酒,銷愁,似乎是人類最方便解決情緒壓力的方法。香港中文大學一項研究發現,香港近一成上班族以酒精減壓及排解抑鬱,令人關注的是女性好酒的情況亦日趨嚴重。究竟一醉可以解千愁?還是酒入愁腸愁更愁? 香港中文大學一項關於香港人以飲酒來紓緩壓力及情緒問題的調查,訪問了5千人,年齡為18-65歲,發現在過去一年遇上情緒困擾而借助酒精紓緩壓力的男性有12.7%,而女性則為6.4%。在抑鬱症患者中以酒精紓緩壓力的男性佔31.7%,女性則佔18.8%。從調查結果可見,男女兩性在依賴酒精解決情緒問題的差異已然收窄,愈來愈多女性借酒銷愁。調查更推算全港有29萬男性及16萬女性在面對情緒困擾時有依賴酒精的習慣。 酒精依賴的原因 為甚麼我們會選擇酒精來麻醉自己的情緒?這是因為酒精太過隨手可得,不像鎮靜劑或是精神科藥物必須醫生處方。酒精飲品是合法的而且隨時買得到,甚至沒有時間限制,24小時便利店一天到晚供應,而且大部分酒精飲品的價錢都不算太高,很多人都可以負擔。更重要是,酒精在社會上的認受性高,社會並沒有把酒精列入「禁藥」,基於其特別的社會地位,造成了酒精在社會上的普遍性,也因此更多人願意使用酒精來麻醉情緒,逃避現實。酒精鬆懈神志 當酒精進入人體時,會帶來鬆弛的感覺,而且速度相當之快,鬆懈了我們的意識,模糊了我們的神志,達到了逃避現實的效果,因為感覺良好,所以每每造成在下一次面對不愉快事件或是情緒低落時,我們又會重複使用酒精。 酒精使我們有愉快的感覺的原因是它抑制了身體和情緒的反應,所以使我們得到一時的鬆弛,但是當酒精的作用消退之後,宿醉只會使心情感到更低落。若要重新得到輕鬆的感覺,便需要重複再飲,使酒精在身體內累積。 也有人酗酒的習慣是因為睡眠欠佳而起,把酒精當作安眠藥,希望透過飲酒幫助入睡。雖然酒精可以使人較易入眠,但是睡眠質素卻較差,這種情況只會造成進一步酒精依賴。 飲酒在某個時間的確可以達到鬆弛的目的,而若因為情緒低落而借酒銷愁的話,可說是治標不治本。況且飲酒可能會衍生其他酒後的問題,並不是處理情緒低落的方法。 酒精的影響 酒後駕駛意外 飲酒會影響視力、聽力、平衡、判斷,減低我們對肌肉的控制,甚至使言語不清,不少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酒精的傷害,因酒後駕駛而造成意外傷亡。 影響工作 有些焦慮症患者需要藉酒精刺激放鬆自我,會在上班前喝酒以應付日常緊張的工作,但是酒精會影響判斷力和集中力,可能會使人在工作上做出一些不合理的判斷,影響了工作表現,也影響了社會的生產力。 家庭暴力 酒精影響人的判斷能力,而且控制能力也較差,嚴重酗酒更會出現失憶和妄想,兩至三成酗酒者有暴力傾向,從而引致不少家庭暴力產生甚至家庭悲劇。 影響胎兒 懷孕婦女若是濫用酒精會出現胎兒酒精症候群(Fetal Alcohol Syndrome,FAS)。胎兒在母親體內藉由胎盤攝取養分,由於酒精容易通過胎盤,一旦母親喝酒,發育中的胎兒也因而攝取酒精,影響大腦正常發育。有FAS的胎兒可能會學習困難、心智遲緩、思考能力受損等。FAS胎兒在臉部有明顯特徵,諸如鼻子較短、上唇較薄、頭圍較細等。 影響下一代 父母若是一直依賴酒精紓緩情緒壓力,會使下一代不自覺把這種行為正常化,當他們遇到壓力時也會使用同一種處理方法。 影響身體 長期飲酒,脂肪堆積在肝臟引起脂肪肝。 可引致胃出血,危及生命。 損害周邊神經 有報告顯示部分慢性酒癮者的大腦皮質有萎縮現象,部分會智力衰退,甚至出現幻覺、失憶、癡呆,而這些傷害有可能會是永久性的。酒精中毒會引起Korsakoff綜合症,這種症狀的病徵是喪失最近的記憶、失去時間及地點觀念、失去工作能力等。 成癮 很多嘗試戒酒失敗的人都會說,「沒辦法,心癮難改。」儘管人類成癮的歷史已經超過5千年,但是醫學界至今仍無法掌握成癮形成的原因,也有不少科學家試圖把成癮歸結為社會、心理及生理等多種因素。問題是許多人不會把成癮當成一種疾病,而只把它當作為尋找快樂或是擺脫不快樂的手段。在心理學上,成癮有幾個重要的因素: 容易接觸的 —— 假如酒精在社會內是不容易獲得的,成癮的個案會大幅減低。 廣告的影響 —— 廣告屢屢把酒精納入為朋友聚會中的必然飲品,製造朋友與酒精的密切關係。 家庭文化 —— 家庭內接受使用酒精,或是父母不會監管子女飲酒。 社會對酒精的認同 —— 社會普遍的概念相信飲酒之後會使人感到放鬆,而且普遍地相信少量酒精對健康有益。家庭與朋友對酒精的認同會影響使用酒精的態度。 面對壓力 —— 工作上的壓力或是生活上的壓力造成不愉快情緒,使人傾向借酒銷愁。 遺傳 —— 父母酗酒影響子女,而其遺傳因子對酒精有較高接受度,身體對酒精的代謝能力較高,其成癮的機會亦較高。3 酒精依賴自我檢查 酒精對大腦有放鬆的作用,使我們產生愉悅感,但長期大量喝酒,甚至對喝酒產生渴望或是不能停止的現象,又或是明知喝酒有害身心健康,仍不能停止,這樣可能已經出現酒精依賴。以下7項,只要有任何3項,就可算是酒精依賴。 耐受性 —— 以前可能只是喝一杯酒就能睡了,但現在卻要喝幾杯才可以入睡。即是現時的使用量比一開始時的使用量大幅增加。 戒斷 —— 當突然停止飲酒或是減少酒量時,會出現物質依賴的可能症狀。若是停酒的話,會在幾個小時或是數天之內出現自主神經過度活躍(出汗),或是脈搏每分鐘高達100、手震、失眠、惡心及嘔吐、出現幻覺及錯覺、緊張而煩躁不安,需要飲酒來緩和這種戒斷現象。 酒精的攝取量比自己意願更為大量或更長時間 多次希望戒斷酒精卻不成功 為了要喝酒願意花時間或金錢去獲得 為了喝酒放棄或減少重要的社交活動甚至工作 縱使知道自己出現了生理或心理問題極可能是因為喝酒而導致或惡化,但仍然繼續喝酒。   繼續飲酒?繼續抑鬱! 對於成癮的問題,臨床心理學家郭碧珊認為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而中間牽涉了許多社會、心理和生理的原因。 據郭碧珊所見的經驗,大部分酗酒的人都是因為情緒問題而使用酒精來紓緩壓力,所以要幫助這些人戒酒,先要找出導致他們情緒受困擾的問題,解決了他們的抑鬱或是焦慮的問題,病人就毋須使用大量酒精來麻木他們的神經以避開煩惱。如果病人一直有飲酒的習慣而沒有減輕的話,是很影響治療的進展。 郭碧珊認為,酒入愁腸只會愁更愁,繼續飲酒只會繼續抑鬱,而飲酒是不能直正解決問題的。如果「酒齡」已經有一段時間,戒酒可不能說戒便戒,因為戒酒過急會出現「戒斷現象」,嚴重有可能致死。酗酒的人若希望戒酒,應諮詢醫生意見,以藥物輔助,使戒斷的時候不致太過辛苦,也不會威脅生命。最好可以制訂一個戒酒的計劃,逐小步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