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不可生搬硬套
「地八山山四,丹苓澤瀉三」(熟地八錢、山藥及山茱萸肉各四錢,丹皮、茯苓、澤瀉各三錢),這是我在上海學習方劑學背的一首湯歌。從藥到醫,從浦江到香江,中醫藥這條艱辛道路,令我每天必有一得。
「地八山山四,丹苓澤瀉三」(熟地八錢、山藥及山茱萸肉各四錢,丹皮、茯苓、澤瀉各三錢),這是我在上海學習方劑學背的一首湯歌。從藥到醫,從浦江到香江,中醫藥這條艱辛道路,令我每天必有一得。
桂圓,亦即龍眼,是很著名的水果,也是滋補的藥品,也是不少人喜歡在過年時喝紅棗桂圓茶的主角。桂圓因為外形圓潤晶瑩,如龍的眼珠,所以被戲稱為龍眼。龍眼作為水果甜如蜜餞,甚得人歡心;除此之外,曬乾的龍眼可作藥用,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功效,是一味補血安神的重要藥物。
按多數學者研究,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生命之樹是120歲,其中0-60歲是第一春天,60-120歲是第二春天。面對著快速人口老齡化,面對著日益增多的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面對著提前衰老提前死亡的「文明病」浪潮,許多人感到困惑不明而又無能為力。儘管科學已證明,「文明病」的真正根源恰恰是不文明的生活方式。
近年中藥、中成藥受到世界各國青睞,中藥的療效也得到了認可。但因而也出現了一些利用人們對中藥的信譽和喜愛,為了某種目的而誇大其實,宣揚「中藥是純天然物質,無毒性,無副作用」、「中藥有病能治病,無病能健身」、「純中藥製劑絕無副作用」等等的廣告。
桑椹,又稱桑棗、桑果,為桑樹的果穗。桑樹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種植的歷史,它的樹枝、葉、果,都分別納入藥材,在臨床上各自發揮著不同的功效。除藥用外,桑葉更是養蠶的糧食,中國又是世界聞名的絲綢之鄉。
有病人曾患乙型肝炎,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自覺症狀和臨床體徵全部消失,但遺留一些「理化指標」經久不愈。病人問能否吃中藥來慢慢醫治。因為中醫學講究「病去如抽絲」,肝病正是急也急不來的病。
病人最喜歡「百搭藥」,誰個都可以吃,吃了就藥到病除,若是病不能除,就會怪方子有問題,醫師也有問題。其實是沒有不需要辨的症,不經過醫師辨的症,用藥自有偏差,也容易出錯。醫者良否,取決於辨證施治的功底。學中醫難,要精更難。
一個全身及四肢均布滿紅色疹塊青年人,任職廚師,長期接觸冷藏食品,化驗報告證明他是個乙型肝炎帶菌者,四肢及胸背部起疹已有一個月,全身痕癢,有些皮膚的表面已被抓破,有結疤痕跡,病情反覆發作,痕癢難忍,痛苦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