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養生順乎自然

0
1172
views

養生,即保健延年,它是從有人類歷史以來就出現,並隨著人類進步而發展起來的。中國人尤重養生之道,而養生之要,更在順乎自然。

茹毛飲血到鑽木取火,從樹棲穴居到結茅為巢,在漫長的歲月裡,人類經受了大自然的各種考驗。為了保護自身免受病魔侵害,人類在勞動與實踐中,逐步認識了生命活動的一些規律,摸索了一些自我保健、強身袪病的方法,我們的祖先把這些保健袪病的活動稱為「養生」、「攝生」或「道生」等,把養生的理論與實踐稱為「養生之道」。

人與天地相應,人生活在大自然中,與自然息息相關,人類的生存有賴於大自然提供的各種條件,人體與外在自然環境之間存在著對立而又統一的關係。因此,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必須順應四時陰陽消長、轉化的客觀規律,否則將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所以,中醫養生首先必須做到「順乎自然」的原則。

春季,陽氣開始發生,氣候轉溫,萬物復甦,天地生機盎然。人的起居和精神活動等,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生長的特點,宜晚睡早起,散步於公園,使形體紓緩,以使意志像春天生發之氣一樣條達舒暢,故謂「養生之道」。

夏季,陽氣盛極,氣候炎熱,萬物生長繁茂。夏天人之陽氣旺盛外浮,氣血趨向體表,此時,宜使心情舒暢,精神活潑愉快,有助於體內陽氣向外疏逆開泄,這樣人的形體和精神活動才能和夏天旺盛之陽氣相適應,符合夏長之規律,故謂「養長之道」。

秋季,陰氣始盛,陽氣始衰,氣候轉涼。出現天氣清涼勁急,萬物肅殺的自然狀態。人體之陽氣亦開始收歛,調攝精神,要使神氣內歛,志意安寧,不使志意外露,陽氣外泄,避免秋天肅殺的傷害。這樣,人的形體和精神活動才能和秋天陰升陽降,陽氣開始收歛的狀態相適應,符合收之規律,故謂「養收之道」。

冬季,自然界陰盛陽衰,萬物閉藏,冰凍蟲伏,一派陰盛寒冷的景象。此時,人體陽氣亦潛藏於內,故務必要注意保養陽氣。早臥晚起,穿著宜溫暖。不使皮膚開泄而汗出,避免寒冷陰邪傷之陽。在精神活動方面,要使志意內藏不宜外露。總之,一切都是為著保養陽氣。這樣,人的形體和精神活動才能和冬天陰盛陽衰的自然氣候相適應,符合冬藏的規律,即所謂「養藏之道」。

中醫養生不僅強調自然界對人體的影響,而且十分重視人體正氣在發病學中的地位。所謂正氣,是指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及其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在人體正氣不足的情況下,或自然界氣候的變化超越了人體的適應或防禦能力時,就會發生疾病。所以中醫養生的「順乎自然」思想,從根本上講,還是為了保養正氣。

形神共養

養生之道,在中國源遠流長,歷代養生家非常重視養生之道和保健延年問題。在此,中醫的養生之道乃歷代養生學中的精華,涉及多學科的獨特理論,它對於探討和發展生命科學必將產生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類的生命過程是形神統一的過程。形體與精神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處於相對平衡運動之中。精神由形體產生,並依附於形體而生存,反之,精神可以駕馭形體,從而對形體的健康發生重要影響。因此,形體與精神統一,是生命存在及正常發揮功能的主要保證。這就是中醫學的形神一體觀。

養形

所謂養形,主要是指臟腑、精氣、肢體、五官九竅等形體的攝養。一般認為,人的健康首先是形體的健康。形體是產生神的根本,因此,只有健康、健全的形體,才會有充沛的精神。《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只有「形體不蔽」,才能「精神不散」。

形體功能活動的中心是五臟。五臟,是人體化生和貯藏精氣之所。五臟功能各有所司,它們之間的平衡、協調,維持著人的整體生命活動。攝養失當,能損傷五臟,影響其功能,從而損害機體健康。

是人體生理活動的主宰,主身之血脈和神明,有規律,有節奏地工作、學習和休息,用體和用腦科學合理,是保養心氣的重要條件。

在人體氣血運行、調和中起重要作用,保養肝氣,要注意勞逸適度,心情舒暢。

為後天之本,在飲食的消化吸收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保養脾氣,要注意飲食有節。

主氣,司呼吸,肺臟通過鼻腔與外界相通,保養肺氣,需要注意調適寒溫,加強鍛鍊,增強馭邪能力。

主藏精,為人體陰陽之本,保養腎氣,需注意勿操勞過度及節欲養精。

養精

精是人體生命活動之體,是構成人之形體的基本物質,是化生神的物質基礎,只有注意精的攝養,才能「形與神俱」,保精則神明,神明則長樂,所以保精以養神,是健康長壽的必要條件。

養形的具體內容十分廣泛,凡形體鍛鍊,調節飲食,起居調攝,勞逸適度,避外邪,適寒溫,以及練氣功等養生方法,都屬於養形的範圍。

養神

所謂「養神」,主要是安定神志,調攝精神。人的精神、情志變化是人體生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正常情況下,是機體外界各種刺激因素的「應答性反應」。人的精神狀態與臟腑氣血的功能互為影響。神有協調臟腑功能的作用,但如果情志變動過於劇烈或持久,則成為致病的內在因素。因此,中醫的養生十分重視精神的攝養,要求人們做到精神樂觀愉快,少私寡欲,做到「恬淡虛無」,盡量減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過度的情緒波動。

中醫養生的「形神共養」原則與現代心身醫學在理論上有共同之處,為此,欲得健康,壽享遐齡,必定要首先掌握中醫的養生之本。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