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诊所药物事故与院舍用药安全

0
840
views

因为公立医院与诊所药房人手长期短缺,品质控制与配药程式的依从性便连带发生问题。偶尔发生错误,当在预料之中。

归后,第一宗药物事故发生在1997年11月12日,香港卫生署属下的长沙湾赛马会诊所的配药员出现了重大药物误配疏失,发现77名女童在接种德国麻疹疫苗和服药后生病或出现皮疹。

这个错误延迟至两周后的1997年11月25日才曝光。因为在含量60毫升的粉红色扑热息痛糖浆(Paracetamol Syrup)药水瓶内发现有明显的化学反应,瓶内液体开始膨胀,化验结果证明药水瓶内粉红色的液体其实是有毒化学物质硼砂(Borax),而不是扑热息痛药品。

当年卫生署署长为此成立了专案小组,调查所有公立药房和诊所的人员编制、风险管理、操作规范。调查结果出炉后,建议公立药房和诊所增加更多人力资源配置,并且规定每天配制药品的工作量若超过300件就需要增加一名药剂师和一名配药员,互相交叉检查对方所调配的处方药品。这个工作建议令事发后的6年内(直至2003年),都没有类似的意外事故发生。

不幸的是,在2009年又出现了重大药物管理事故。事缘于医管局从一个药品供应商(欧化药业)购买大批量的降尿酸药别嘌醇片(Allopurinol),而这批药物却因制造时储存不当导致药物发霉,在大量分发给病人后,两名免疫功能脆弱的癌症患者于用药后因毛霉菌感染死亡。同年,同属欧化药业集团的香港琪宝制药有限公司向医管局供应3.8万粒糖尿病药甲福明(Metformin),其中近70%(2.5万粒)仍未注册,却「偷步」售予医管局,其时1.7万粒尚未注册的甲福明更已处方给300-400名病人,医管局需安排病人换药。

2010年医管局总药剂师李伯伟退休,药剂师李诗咏接任,上任后改变了医管局药物采购模型和流程以控制高龄化和新药带来的高昂成本与费用。

药物事故令各部门汲取教训,时任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出席立法会会议后说,已要求时任卫生署署长林秉恩领导一个督导委员会,检讨GMP《良好药品生产规范》制度,包括检药,并在制度内增加条件,要求药厂依从及遵守规则,并提升制造商的管治和内部审查的力度,卫生署并会检讨是否需要提高对违规药厂的罚则。周一岳还说,琪宝的甲福明包装是获得认可的,内地生产要求也必须符合香港GMP规定。

周一岳表示,医管局每年花20亿元购买药物,有责任加强监管,尤其在购买药物前后,确保药物的质素及安全性。他说,医管局可考虑引入药物试用期「试过没有问题才买」。

对于卫生署曾称全港药厂均有GMP,但琪宝出事后才发现只是在制药包装过程中实施GMP工序,周一岳表示相信卫生署不会刻意隐瞒。同时,他说处理紧急事件时要急事急办,而且卫生署和医管局须相互配合,才可避免琪宝事件重演。

当年的卫生署署长林秉恩、副署长谭丽芬、助理署长邝国威和总药剂师陈永健,在2009年3月18日与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和药学会的代表会面,讨论如何改善药物和监管药厂。卫生署表示,面对香港药厂良莠不齐的局面,两大首要目标,是确保药物安全及挽回香港制药业的声誉,该署有意推出多项措施,尤其针对监管方面。

其时与会的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资源中心总监崔俊明指署方「不能拖」,应决心解决问题,推出多项措施,包括引入突击检查,提升香港药厂水平。署方承诺会尽量增加药剂师人手,而针对监管问题,将增加例行巡查药厂次数,引入突击巡查,务求令药厂运作和生产符合要求,并会定期抽查市面药物。

对于多间持有GMP的药厂爆出问题,卫生署将邀请外国专家检讨GMP制度,订立更仔细要求,考虑列明药物半制成品储存期限,防止类似欧化的事件再发生。崔俊明认为GMP制度需提高透明度,建议署方在网页列明「全GMP」和「条件性GMP」,长远则期望药物生产和包装需持GMP,不再有「条件性GMP」。

社区院舍长者的安全用药

2006年4月公布了在公立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出住院病人中40% 的低血糖患者均来自于安老院舍。研究报告暴露出一个大问题 —— 未经训练的院舍助理在配药时经常出现意外事故,院舍中长期病患者的健康备受威胁。有见及此,当时的三位香港学会会长:药学会的邝耀深、执业药剂师学会的钟永明和医院药剂师学会的吴剑华共同创办了香港药学服务基金(药基金),促进院舍的安全用药管理和处方药剂服务。

2010年特区政府提供一笔500万港元的资金,补贴一个为期三年的安老院舍药剂师服务专案,涵盖院舍员工的教育、培训以及对由慢性病引发多种药物的治疗,与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病情的控制、医疗和药物成本的控制等都有直接关系。

尔后,医管局和社区药房也在探讨公私伙伴关系,以及对出院病人到邻近指定的药房领取处方药的安排,但因财务安排与隐私问题尚未解决,使该专案仍然处于胶着状态。前医管局总药剂师李伯伟提出了他的见解: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的意见对病患者而言将视征收服务费为一种额外的负担,尤其是一些非常昂贵的药物。病人权益团体也密切关注精神病患者的隐私,如果他们的精神状况在社区药房处方配药时而无意间被其他人所知悉,将有可能造成侵犯个人的隐私。这些挑战都需要一一克服,同时也需要时间来教育公众。」

三年之后,曾在医管局任职高级药剂师的蒋秀珠,退休后到了香港药学服务基金担任行政总监,聚焦老人院舍及重新开启社区覆配药物专案。这两个与长者和社区有关的专案非常有意义,既可以提升社区医药服务水平,说明长者能够有尊严地健康生活,也可以节省日后的高昂住院费用,一举两得。3

 

转载声明

原文载于《香港西药业史》,出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作者赵粤授权刊登。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