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支架一次过处理多部位胸腔主动脉瘤

0
973
views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心胸外科成功运用新型混合人造血管支架,完成亚洲首个一站式多部位胸腔主动脉手术。研究结果已于国际心胸外科网络(The Cardiothoracic Surgery Network)及国际期刊《Journal of Cardiac Surgery》发表。

腔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多见于高血压患者,是香港最常见的死因之一。胸腔主动脉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修复或动脉瘤切除,亦可透过植入覆膜金属支架(Covered Metallic Stent)以支撑血管并防止血管撕裂或破裂。

每年300人死于胸腔主动脉瘤

胸腔主动脉瘤是全球第二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仅次于动脉粥样硬化。在香港,每年平均有1400人因胸腔主动脉瘤入院,死亡个案达300宗。中大早前研究发现,华人高血压患者中,7.5%人患有胸腔主动脉瘤。胸腔主动脉瘤指位于胸腔的主动脉出现永久性扩张,其直径比邻近正常的主动脉大超过50%,或直径达4.5厘米或以上。

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心胸外科组名誉临床助理教授何殷杰医生解释:「主动脉瘤是无形杀手,九成半患者都没有任何症状。我们观察到与主动脉相关的疾病个案有上升趋势,由十年前的每年约20例,增加至现时每年约100例。而50岁以下患者患上主动脉剥离的发病率亦有上升趋势。」

主流手术TAR FET

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动脉血管,负责供应含氧的血液至全身各部位,形状像一根枴杖,而主动脉弓就是这根拐杖弯曲的地方。主动脉弓手术是所有主动脉手术中最复杂的手术之一,牵涉头颈血管灌注、心脏肌肉保护和在体外循环机辅助下进行降温及血液循环静止。「全主动脉弓置换及冷冻象鼻手术」(Total Arch Replacement with Frozen Elephant Trunk,TAR FET)是近数十年来主动脉弓手术的主流选择之一。

 

中大医学院心胸外科团队在主动脉弓手术发展方面一直领导亚洲,包括于2014年8月完成东南亚首个运用Thoraflex覆膜支架的TAR FET手术,2020年10月引入新技术,运用E-vita OPEN NEO新型混合人造血管支架完成亚洲首个一站式多部位胸腔主动脉手术,并全程以虚拟系统配合进行。新支架的独特设计可防止术后回弹,减低移位的风险。系统亦具备多种适用于不同主动脉解剖和疾病形态的支架。

0%死亡率

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心胸外科组名誉临床助理教授藤川拓也医生表示:「团队在过去两年运用新型混合人造血管支架为25名需要接受多部位手术的病人进行TAR FET手术。过往病人倘若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出现多段病变位置,需要接受多于一次的手术。传统方法是先处理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血管瘤,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手术,利用血管支架或者开放式手术处理降主动脉的血管瘤,防止血管撕裂或破裂。由于一站式混合支架可以覆蓋整个胸腔主动脉范围,医生可以在同一手术内处理所有程序,减少患者需要重复进行手术的次数和住院时间。团队更成功实现了0%死亡率,而出现并发症,包括出血、中风或脊髓损伤也极罕见。」

中大团队于过去十年已完成超过140次主动脉弓置换术。在引入TAR FET手术初期,已能将手术死亡率控制在9%。藤川拓也医生认为团队的经验证明只要配合详细的术前计划及培训、良好的手术操作和仔细的术后监测,以虚拟系统进行训练及引入新手术设备是可行方法。

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心胸外科组主任黄鸿亮教授表示:「我们一直努力寻找改善手术成效的方法,其中之一是从全球各地引入最先进的手术设备。过往外科医生会直接到海外其他医院接受培训,由海外人员实地指导,但新冠疫情限制了出行机会。有见及此,中大医学院利用虚拟平台进行程序规划,由来自德国的教授透过虚拟平台,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指导及考核。结果手术顺利,患者的术后情况亦良好。」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