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

0
284
views

中国古代有多种很著名的毒药,诸如我们常在武侠小说中看到的断肠草、鹤顶红、三步倒、乌头、砒霜和见血封喉等等。不禁怀疑,究竟是不是真的?一株小小的药草,果真能置人于死地?

过《三国志》的人,都应该对乌头不陌生。《三国志》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乌头就是主要原凶,从这个章节内的描述,读者大概可以了解乌头毒的威力。

话说关公中箭落马,被救回营,箭被拔出时发现毒已入骨,右臂青肿。当时军情紧急,险险攻下樊城,关公虽受重伤却不肯退兵,众将唯有四出走访名医。一日,身披方巾阔服,手挽青囊的名医华佗求见,被引入帐中见关公。当时关公正与马良对弈,华佗为关公诊视后说:「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

关公所中的箭,就是淬了乌头毒药。

说起中国古代的毒药,前五位一定包括乌头。有一种叫附子的中药,其实是植物乌头的子根,也有致人于死的毒性,而中药乌头,就是植物乌头的块根。附子是一味常见药,所以中毒情况也较多见,究其实,附子的毒性与乌头相同,但比乌头弱,抢救及时不会有生命危险。

春采乌头 冬采附子

乌头是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总圆锥花序,花色紫中带蓝,非常美丽。花期在6、7月间,主要于四川、陕西等地栽培,野生品种则分布于辽宁、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乌头植物的栽培品的子根就是附子;野生种的块根则是中药乌头。

乌头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阳光,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壤土为佳。乌头表面为棕褐色,质坚实,断面粉白色或微带灰色,横切面有多角形环纹,味辛辣,以匀称、肥满、无空心者为佳。因主产于四川及陕西等地,故多称川乌。

乌头一般是指川乌头和草乌头,川乌头与草乌头在明代之前是没有分别的,只统称为乌头。宋朝苏颂的《本草图经》及杨天惠的《彰明附子记》也有记载,南北朝时期著名医药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乌头,可以煎汁传箭射禽兽」。直至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才明确地区分川乌头和草乌头。《本草纲目》:「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附子。其天雄、乌喙、侧子,皆是生子多者,因象命名,若生子少及独头者,即无此数物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

用乌头煎出来的汁称为「射网」,有毒,可以杀禽兽,而这就是陶弘景所说的草乌头。

大辛大热与大毒

乌头块根含有多种生物碱,包括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成分,其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为毒性甚强的双脂类生物碱,因此乌头在作药用时必须经过炮制,减少总生物碱的含量,降低毒性。据《国语》载,中国春秋时期已用乌头作为毒药。在古时,乌头被称为大辛、大热、大毒。近代研究证明,乌头中含乌头碱,只要2.5毫克便可以致人于死,故用时须小心。现代仍偶有出现中毒个案,大多是因为使用剂量过大、配伍不当、煎煮时间不够长或是用者体质虚弱等。

乌头的毒性极强,但品种、采集时间、炮制和煎煮时间不同,毒性的差异却很大。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及乌头炮制,「此物大毒,难循旧制……凡用乌头,皆去皮熬令黑,乃堪用,不然至毒人。特宜慎之。」因为在炮制过程中,生物碱含量可会掉失百分之八十。

中毒症状

  • 恶心呕吐
  • 腹泻
  • 头晕眼花
  • 口舌、四肢及全身麻痺。
  • 脉搏减少
  • 呼吸困难
  • 神志不清
  • 血压及体温下降
  • 心律不正

解毒

中了乌头毒,患者可在30分钟内至一、二小时内发作。开始时感到口唇、舌及肢体麻痺,继而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再后可能会昏迷,四肢及颈部肌肉痉挛、呼吸急迫、肢冷脉弱或心律不正,如抢救及时,并无性命之虞。临床应用大剂量阿托品抢救乌头中毒,干姜、甘草与熟附片同煮可使毒性降低,此外,金银花、绿豆、犀角亦可解毒。

特别须注意,乌头与贝母合用会降低乌头的疗效,而瓜蒌、白蔹、白芨等则会增加乌头碱的毒性作用,用者不可不知。

功能与主治

川乌头,功能与附子大致相同。大毒,内服需经炮制,并严格控制用量。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痺,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川乌头的子根附子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草乌头味辛温,有毒,主治中风瘫痪,腰脚冷痛,久患头风,耳鸣耳痒,遍身生疮等。治筋瘫手足不随的「左经丸」就是以草乌头、川乌头、乳香、没药、生黑头,共研为末。3

 

生物碱

生物界所有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都可称为生物碱(Alkaloid),是科学家研究最早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存在植物体,个别存在于动物体内。难溶于水,大多有苦味,呈无色结晶状,少数为液体。到目前为止,被发现的生物碱已达几千种,生物碱存在于植物的叶、树皮、花、茎、种子和果实中,一种植物可以同时含几种或几十种生物碱,如麻黄中含七种生物碱,长春花有六十多种生物碱。

植物中的生物碱含量虽少,但与人类关系甚深,因为许多生物碱是治病良药,例如毛莨科黄连根茎黄连素中的小蘗碱,可抗菌消炎;罂粟果皮含的吗啡碱是著名止痛剂,奎宁碱是很好的解热药。由于生物碱类化合物大多具有生物活性,又具有复杂的结构,所以一直吸引著研究有机化学的专家兴趣,更有科学家认为,生物碱是未来药物发展的基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