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



白虎湯抗瘟疫 石膏解熱良方
中醫的瘟疫,概同於西醫的傳染病,都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在人群中傳播。對付H7N9,北京有醫師使用中藥「白虎湯」合併西藥治療,白虎湯一直是中醫用來散熱除煩的湯方,而白虎,還有一個我們熟悉的名字 —— 石膏。

網絡謠言不可信 淡竹葉不能治痛風
網絡上經常傳出不同偏方,多年前曾經有洗腸偏方,然後又有紅極一時的「排石法」,去年又傳以淡竹葉和葫蘆瓜煮成「排毒水」,用來幫助身體排出尿酸結晶,治療痛風。
經過專家研究,證明又是一場誤會。



芝麻雖小 營養俱全
在眾多即食麵中,有一種堪稱長青不衰,港日風行。有人說是因為味精獨特,有人說是麵質特佳,究其實是那包獨特的麻油起了畫龍點睛的功效。
麻油,即是芝麻油,來源於小小的芝麻,除了作為榨油的原材料,也能入藥治病。


番瀉葉可療便秘無助減磅
大部分人仍然相信西藥具化學成分,副作用多,不及中藥安全。
雖然中藥多是天然草藥,但是來自天然不代表絕對安全,不適當使用,仍是危機重重。
像常用於減肥和便秘的番瀉葉,不正當使用,可傷肝腎。
白朮健脾益氣 蒼朮發汗除濕
香港每年春天都是潮濕露重,使人感到渾身不舒暢。中醫認為,濕氣重會影響肝脾功能,減低消化吸收能力。中藥著名的「四君子湯」溫和利濕,最適合黃梅時節一家食用,而四君子湯中的白朮,更具去濕健脾和中之效。
蘆薈寒涼 食用宜小心
蘆薈在近十多年間一直走紅於健康食品界,只緣於1996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從有益人體健康吸收的角度比較全球植物水果所含的營養價值和有效成分,蘆薈名列第一,從此被譽為21世紀最佳保健食品。
補藥之王:六年根紅參(下)
韓國高麗參經世界各地醫學院研究,皆認為有醫療效果,韓國政府把高麗參的製作視為國家機密,秘方絕不外洩。除高麗參外,韓國亦有生產紅參,價錢較高麗參便宜,卻較一般紅參貴,亦稱為韓國人參、高麗紅參等等,但不等同官方的高麗參。
補藥之王:六年根紅參(上)
中國人喜歡補,冬至甫到,天氣有點冷,進補者日漸增多;踏入新年,更喜吃些冬令食補,紅參為補藥之王,自是最受歡迎。
紅參性溫味甘,尤其適合手足冰冷的女性,但是紅參性燥,年輕而身體健康的人士,則不吃為佳。
沙參潤肺平補
進入冬天,許多人都會想到進補,尤其身體虛弱或是大病初愈,更想吃些中藥調理體質。中藥裡當然不乏補藥,但卻不是所有補藥都適合體弱患者。
上一輩常說太子也吃不壞的清潤滋陰,健脾開胃,補而不燥藥材,才適合不同體質的人。
野葛菜與野葛根
關於「葛」,市場上名目繁多,簡單數幾個就有野葛、野葛菜、野葛根、葛根,也有野葛粉和葛根粉,還有日常吃的粉葛和沙葛。這些「葛」,名字相差不遠,是否有遠親或是近親關係?又甚至其實是同一物種?
集體回憶崩大碗
現時流行「集體回憶」,甚麼東西都要留下來回憶一番。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以前在酷暑街頭常見一種綠得化不開的涼茶?據說有清熱解暑功能。
而這種只見於街頭小販,難見於工房涼茶舖的涼茶,叫作崩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