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瀉去脂有助降三高

0
36416
views

很多想減肥的人怕西藥有副作用,常會求助中藥減磅。
原來中藥除了幫助去水通便之外,還可以去脂,其中一種重要藥物,就是今次要介紹的 —— 澤瀉。

我們中國文字智慧來顧名思義,澤瀉應是與「水瀉」有點關聯。事實上澤瀉的確是中醫藥上常用的利水滲濕藥,夏天到中藥材店去買一包袪濕茶,或是「冬瓜去濕湯料」,便常有澤瀉或建澤瀉。

澤瀉除了能去水外,還有一些令現代人非常振奮的作用,就是可減低威脅現代人健康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

沼生植物

中藥澤瀉是多年生的沼生植物,是澤瀉科植物澤瀉的球形塊莖,原植物約高50-100cm。既是「沼澤」植物,當然喜歡生長在沼澤及沼澤邊緣,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畏寒喜陽光,6-8月開花,花色偏白,小巧可愛;果期在7-9月,果實稱為澤瀉實,亦有作藥用。在冬天植物枯萎期採挖塊莖,洗淨後烘乾,除去粗皮便可作藥用。澤瀉氣微香,稍苦,以個體大、質堅實、色黃白、粉性足為佳。澤瀉有多種炮製法,如酒製、鹽製、麩製,一般使用多以火烘曬乾。

澤瀉的分布甚廣,因地區不同產品不同而分為多個等級,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淅江、江西、雲南、四川,遠至黑龍江、遼寧、貴州、新疆等地皆可發現,四川、福建有較大面積培植,且植物的塊莖較光滑渾圓,品質較佳,習稱建澤瀉。

澤瀉性甘寒,微鹹苦,無毒,歸腎脾、膀胱經,有利水滲濕,泄熱通淋之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眩暈。可清瀉腎火,治尿道澀痛。《日華子本草》:「治五勞七傷,主頭旋、耳虛鳴,筋骨攣縮,通小腸,止遺瀝、尿血。」《本草綱目》:「滲濕熱,行痰飲,止嘔吐、瀉痢,疝痛,腳氣。」

古代名家論述

  • 《本草綱目》:「澤瀉,氣平,味甘而淡,淡能滲泄,氣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濕熱,則頭重而目昏耳鳴,澤瀉滲去其濕,則熱亦隨去,而土氣得令,清氣上行,天氣明爽。故澤瀉有養五臟、益氣力、治頭旋,聰明耳目之功。」
  • 《本草正義》:「澤瀉,最善滲泄水道,專能通行小便。」
  • 《增註本草從新》:「甘鹹微寒,入胱膀,利小便,瀉腎之火邪。功顓利濕行水。治消渴痰飲。嘔吐瀉痢,腫脹水痞,腳氣疝痛,淋瀝陰汗,尿血洩精,一切濕熱之病。濕熱既除,則清氣上行,又能止頭旋,有聰耳明目之功。」

現代研究

現代中藥研究發現澤瀉塊莖含多種澤瀉醇,研究認為多種澤瀉醇都有降固醇及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其中澤瀉醇A的降血脂作用最強。其他澤瀉醇亦對肝臟有保護作用,除澤瀉醇外,亦含有生物鹼、揮發油、天門冬素及糖和鉀、鈣、鎂等元素。

方劑

澤瀉湯

出處:《金匱要略》
組方:白朮、澤瀉
功能主治:治水停心下,清陽不升,濁陰上犯,頭目昏眩。

澤瀉散

出處:《太平聖惠方》
組方:澤瀉、桑白皮、木通、枳殼、赤茯苓、檳榔。
功能主治:妊娠氣壅,身體腹浮腫,氣喘息促、大便難,小便澀。

禁忌

在中藥分類中,澤瀉屬利水滲濕藥,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常與茯苓、豬苓同用來增加利尿功效,但澤瀉性寒,能泄熱,清相火;茯苓能益心脾,安心神;豬苓則只有滲濕利尿功效。澤瀉性寒,腎虛精滑者忌服,《醫學入門》:「凡淋、渴、水腫、腎虛所致者,不可用」。

古代名醫扁鵲曾說:「澤瀉,多服病人眼澀。」《增註本草從新》認為:「病人無濕,腎虛精滑,目虛不明,切勿輕與。澤瀉善瀉,古稱補虛者,誤也。」

現代人的三高,很多都不會單獨出現,澤瀉同時具有降三高的作用,似乎是最佳藥物。需要注意是,中藥的使用沒有西藥的針對性,藥效相對輕微,作為保健無妨,若要達到治療三高的功效,必須使用相當高的劑量,高劑量卻會出現不可預計的副作用,所以如果已是三高患者,不能以澤瀉來代替服藥。慢性疾病患者使用中藥時應諮詢中醫師意見。3

沼生植物

生長於水邊濕地或淺水的植物,多年生,其生活及形態介乎於陸地植物與水中植物之間,我們熟悉的水稻、蘆葦和中藥材澤瀉、紫菀都是沼生植物,還有可作食用的菌類。只是人類不斷將沼澤的水排走,建立都巿,全球沼澤正在迅速消失。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