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發現治療肝癌重要免疫檢查點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研究團隊揭示了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的重要作用,並確認肝癌中重要的免疫檢查點TIGIT-NECTIN2軸的相互作用 —— 有助營造一個免疫抑制微環境而促進肝癌生長,意味著如果能抑制有關檢查點,免疫系統便可恢復打擊腫瘤細胞的能力。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研究團隊揭示了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的重要作用,並確認肝癌中重要的免疫檢查點TIGIT-NECTIN2軸的相互作用 —— 有助營造一個免疫抑制微環境而促進肝癌生長,意味著如果能抑制有關檢查點,免疫系統便可恢復打擊腫瘤細胞的能力。
一項研究發現,源遠流長的太極運動能助有中央肥胖的年長人士減少腰圍,效果與傳統運動相若。研究成果已於學術期刊《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發表 。
為了解心理及腸胃健康如何受環境因素的影響,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聯同香港輔導教師協會,進行一項有關本港學生及其家長的腸胃和情緒健康問卷調查,發現他們出現腸易激症狀的情況令人關注,有中等至嚴重程度腸易激症狀的受訪者表現出較嚴重的抑鬱及焦慮。
一項調查發現,香港人對乙型肝炎(乙肝)和丙型肝炎(丙肝)的傳播及預防方法存有不同程度的謬誤,對預防及傳播方式亦有誤解,約四成受訪者誤以為乙肝及丙肝可透過空氣傳播,亦有約六成受訪者誤以為與乙肝或丙肝患者同枱食飯便會感染病毒。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一項研究發現直接對大腦補充被消耗的胺基酸,可有效緩解神經退行性病變及功能退化,減緩病情惡化速度,研究成果已在學術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中發表。
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是常見的睡眠障礙,成人和兒童均有機會患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發表全球首個為期10年的兒童睡眠窒息症隨訪研究,評估兒童患阻塞性睡眠窒息症與他們長大後血壓情況的關聯。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證實,由人工智能技術(AI)研發出的磁力共振(MRI)腦掃描指數,有助偵測早期認知障礙疾病,且為全球首次證實能偵測三類早期神經系統退化性認知障礙疾病。
香港資深演員廖啟智因胃癌辭世,令人惋惜不已。胃癌是香港常見癌症之一,癌症致命榜排第四位。其發病年齡中位數約70歲,九成半以上胃癌屬腺瘤癌(Adenocarcinoma),源於胃黏膜出現病變所致。其他胃癌類別包括腸胃道基質瘤(GIST)和淋巴癌,本文集中介紹胃腺癌的治療方法。
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殺手之一,2018年錄得4,600多宗發病個案,每年逾700人死亡。當中HER2型乳癌約佔20%,研究指,術後雙標靶治療可有助降低復發率及死亡率。
首先於印度發現傳染力極高的Delta新冠變種病毒株肆虐全球,香港政府雖推出便利接種政策,商界亦有多項獎賞令接種率上升,但不少市民仍有疑慮,第一劑接種率至今只佔全港合資格接種人口34.8%。調查發現,未接種的市民擔心自己身體不適合接種疫苗。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超級食物出現,引得全人類搶買,例如多年前的藍莓、益生菌、奇亞籽、薑黃等等,彷彿這些食物從來沒有存在,直到被科學家研究發現為止,其實,再超級的食物都不能取代健康均衡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