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窥镜治胆管阻塞

0
501
views

中大研究发现,使用新超声波内窥镜引流术治疗恶性胆管阻塞成功率较常规治疗更高,治疗时间亦更短,研究结果已在医学期刊《Gastroenterology》发表。

性胆管阻塞(Malignant Distal Biliary Obstruction,MDBO)是患有无法接受切除的胰胆癌或癌症转移患者的常见问题。恶性肿瘤侵入胆管会导致恶性胆管阻塞,症状包括无痛的黄疸和皮肤痕痒,大多可通过皮引流、内窥镜引流和外科手术胆管引流治疗。目前的常规治疗为俗称胆管镜的「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管置入支架。此外,在超声波内窥镜引导下进行胆管引流,亦是可行的内窥镜治疗选择。

超声波引导内窥镜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率先在香港引入近乎无创的超声波内窥镜引导下胆管十二指肠引流术」(ECDS),以治疗恶性胆管阻塞。中大医学院最近一项多中心国际研究证明,患有恶性胆管阻塞而无法接受手术切除的病人,如接受这种新超声波内窥镜引流术,效果可媲美常规的内窥镜治疗,甚至成功率更高,治疗时间亦更短。

由于部分患者不适合接受常规内窥镜手术将支架经肿瘤放置在胆管内,研究为超声波内窥镜引导下胆管十二指肠引流术」(ECDS)提供证据支持,让这种新治疗成为这类患者的首选胆管引流方法。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助理教授邓承恩医生表示:「恶性胆管阻塞每年影响本港数千名晚期癌症患者。在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案中,超声波内窥镜胆管引流术具有的优点包括可以减少肿瘤再次令支架阻塞的机会,而且成功率更高,治疗时间可能更短。」

为进一步证明这些潜在优势,中大医学院的研究团队与分别位于法国、比利时、丹麦、意大利、泰国和澳洲的医疗中心合作进行了一项随机临床研究。该研究比较了常规治疗ERCP和较新ECDS(超声波内窥镜胆管引流术之一)的效果。

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助理教授陈诗珑医生表示:「我们于十多年前将超声波内窥镜引导下胆管十二指肠引流术(ECDS)引入本港,是亚太区应用此技术的先驱之一。这种近乎无创的技术首先应用于威尔斯亲王医院的患者身上,目前亦愈来愈多公立医院采用这技术。」

治疗成功率更高

研究招募了155名恶性胆管阻塞患者。结果显示,ECDS和ERCP两种技术的「一年支架通畅率」(即放置支架一年后仍能维持胆管畅通的比率)同样很高,而与ERCP相比,ECDS技术成功率更优越,治疗时间更短。

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教授张源斌解释:「有几种情况是很难通过常规的ERCP置入支架,例如恶性肿瘤导致了十二指肠水肿和脆弱,以及由于肿瘤浸润引致十二指肠狭窄或扭曲等。在这些情况下,ECDS治疗更具优势,因为这手术可以在胆管和十二指肠之间以支架进行直接吻合,情况接近传统的绕道手术,但免却切开皮肤或放置引流管。ECDS这种近乎无创的技术能够避免传统手术的风险,又较常规的ERCP具有更高的技术成功率和更短的治疗时间,从而减低手术的困难度。」

张教授总结,ECDS和ERCP都是治疗患有不可切除的胰胆癌及恶性胆管阻塞的病人的可行方法,但由于ECDS的技术成功率更高,治疗时间又更短,因此在部分预计难以透过ERCP治疗的病人个案中,ECDS可以作为他们胆管引流的首选方法。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