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技术 减大肠癌手术风险

0
1968
views

与微创切除手术相比,内窥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更先进的微创内窥镜介入治疗,中大外科团队优化此项技术系统,令治疗早期肠癌更有效安全。

窥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切除浅表层消化道癌症的技术,最大优点是可以让病人保留完整器官,但操作技术的要求高,亦有一定程度的穿孔及出血风险。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由2010年起与新加坡的研究员合作开发机械人内窥镜平台,专用于提升内窥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癌症的安全度及成效,2011年,中大医学院成功运用第一代技术雏型进行内窥镜手术机械人ESD治疗早期胃癌。其后,研究人员修改机械人内窥镜平台的设计,并开发适用在大肠进行ESD的EndoMaster EASE系统。中大外科团队于今年5月起使用EndoMaster EASE系统进行临床研究计划,并顺利完成全球首个案例。团队相信新技术将增强内窥镜切除术的成效,让更多需要进行ESD手术的早期大肠癌病人受惠。

确诊早期大肠癌病例上升

大肠癌是香港最常见的癌症,在本港致命癌症中排行第二位。治疗方案大致根据不同患病期数拟订,早期大肠癌患者多数以传统手术或内窥镜手术进行肠道切除治疗。随着香港政府推出大肠癌筛查计划,估计将有更多大肠癌患者于早期阶段确诊,或可接受内窥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切除癌组织。

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结直肠外科组吴兆文教授表示:「开腹或腹腔镜切除术是大肠癌的常规手术治疗,内窥镜治疗(包括内窥镜黏膜切除术内窥镜黏膜下剥离术)则是创伤性较低的手术,适用于早期癌症。而内窥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更可将整块附于黏膜的病变组织连同周边边缘及黏膜下的病变组织一并切除,彻底根治癌症,减低复发机会。不过内窥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需时较长,倘若由经验较浅的内窥镜技师进行程序,或会增加手术期间肠道出血及穿孔风险。现时大肠癌筛查计划普及,早期患者数目在全球均有上升趋势,因而有需要改良ESD技术以配合患者的增长。就香港而言,经大肠癌筛查计划而确诊的个案,超过六成属早期患者。」

2019年,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内窥镜中心已为超过150名早期大肠癌的病人进行大肠ESD手术。

新系统减低传统技术困难

然而,内窥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其中一个主要的技术困难在于切割时欠缺方法掀开及拉高病变组织依附的黏膜。在运用内窥镜进行黏膜下切割时,医生或内窥镜技师需要花大量时间保持黏膜层的视野清晰。由于传统的内窥镜设计只能配合内置切割刀,以单一角度及单一方向操作,因此ESD是不容易学习及操作。

新近开发的EndoMaster EASE系统则是一个灵活的手术平台,配置内窥镜系统,配有两只装上微型抓手及切割刀的伸缩机械臂,一边机械臂拉高切割平面,另一边可以同时进行切割。中大负责领导全球首个运用EndoMaster EASE系统进行内窥镜手术机械人ESD的临床研究计划,于今年5月在香港完成第一个个案。

中大赛马会微创医疗技术培训中心主任赵伟仁教授表示:「我们过去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已证实内窥镜手术机械人有助提升胃及食道使用ESD手术的安全度及成效。然而,结直肠长而弯曲,加上肠壁较薄,有较高的穿孔风险,要进行ESD在技术上是一大挑战。EndoMaster EASE系统让我们可以拉高切割平面,提供更佳视野进行黏膜下剥离。团队至今已成功运用新技术为6名病人进行大肠ESD,没有出现穿孔个案,病人于手术后一天可以开始进食及于术后两天出院。依我们的初步观察,以新一代机械人内镜平台进行ESD手术治疗早期大肠癌是可靠的。新平台现时仍属临床研究阶段,我们将继续招募合适病人参与测试。」

赵教授补充,团队早前发表的临床前研究亦证明,没有操作内窥镜经验的医生亦可以利用机械人内窥镜平台完成ESD手术。他认为新一代机械人内窥镜平台的出现标志着内窥镜治疗进入新纪元,亦鼓励更多内窥镜技师学习及进行安全的ESD手术,以治疗早期消化道癌患者。3

Previous article胃灼热
Next article阴道炎药物治疗
SHARE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