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有句俗话:大暑小暑,有米懒熟。形容了大暑小暑天气之热,热得连饭也不想吃。
不过,要解暑热,广东人仍有一套,就是吃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其中最受欢迎的,首推冬瓜。
南宋诗人郑安晚在未曾拜相前,写了一首《冬瓜》诗,「翦翦黄花秋后春,霜皮露叶护长生,生来笼统君休笑,腹内能容数百人」。把冬瓜的外形与意趣描绘得活灵活现。
冬瓜一点也不矜贵,在菜市场看到的都是圆圆大大,绿皮白肉的一大个。冬瓜的个性很温驯,相容性很高,几乎拿来做甚么菜肴都适合,在夏天作为解暑消热的汤水,尤其优于其他蔬菜。冬瓜除了是蔬菜佳肴外,也是一种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良药。
耐热耐湿耐干旱
古时称为白瓜、水芝或枕瓜,冬瓜属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在中国,一般惯吃果实,但在东南亚地区,也有些地方食用冬瓜的嫩叶。
冬瓜原产于中国和东印度,在中国已有2千多年历史,在全国南北都是极受欢迎的蔬果之一。冬瓜的名称由来也有多种说法,撇除荒诞的神话故事,较多人认同的一种是冬瓜成熟之后,瓜皮之上会披上一层白霜,酷似冬日的白雪,因而称为冬瓜。许多人以为冬瓜上的白霜是人为加工,其实真是误会。
除了可以作为汤水食材,冬瓜也可以加工成干果,种子和果皮更可入药,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利尿消肿。
冬瓜的果实形状因品种而异,有长椭圆形、短椭圆形,果皮深绿。粉皮冬瓜表面有白色蜡粉,青皮冬瓜则没有。小品种的冬瓜一般为2-5公升重,大品种的冬瓜却有10-20公斤。我们看冬瓜比较简单,就是冬瓜一个,但原来冬瓜的品种很多,小型冬瓜有北京一串铃、成都五叶子、绍兴小冬瓜、苏州雪里青等;而大型冬瓜则有广东青皮冬瓜、灰皮冬瓜、四川大冬瓜、粉皮枕冬瓜、白皮冬瓜之类。
另外,与冬瓜同种却是不同的变种则有我们熟悉的节瓜,又称毛瓜或是毛冬瓜。冬瓜性喜温暖,耐热耐湿也耐干旱,气温在摄氏35度以上仍然生长良好,但是对低温敏感,5度以下会被冻死。
消暑轻身
冬瓜肉质细,水分多,味淡软滑,在夏天很易入口,而除了含水分外,也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多种维他命,其中以维他命C的含量较高。虽然冬瓜的营养价值高,但药用价值更高。
冬瓜性微寒,味甘淡,入肺、大肠、小肠、膀胱经。清热利水,生津止渴,润肺化痰,解暑,主治水肿、脚气、胀满、喘咳、暑热烦闷。
《食疗本草》载:「热者食之佳,冷者食之瘦人;煮食练五脏,为其下气故也。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常食之;若要肥,则勿食也。」另外,《神农本草经》谓:「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
原来冬瓜中不含脂肪,碳水化合物也不高,热量低,属于清淡的食品,所以多食也不会致胖。据现在医学研究,冬瓜含丙醇二酸,能有效地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故可防止体胖。
冬瓜的皮、肉、籽及瓤皆可入药,肉与瓤有清热利尿、化痰解渴之效,也可治水肿、胀满、痰喘,冬瓜连皮煮汤,可清热解暑。冬瓜含钠量极低,有利尿袪湿功效,因此,常吃冬瓜对肾炎水肿有消肿作用,也是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食谱。
冬瓜食谱
以冬瓜为主的解暑食谱很多,最传统的是冬瓜煲荷叶,据说是广东民间传统的解暑汤,材料为冬瓜、鲜荷叶、扁豆、薏苡仁、赤小豆、泽泻、木棉花及灯芯花等,气味清润,淡香,具消暑利水之效。如果喜欢喝汤,也可以冬瓜薏米煲排骨,简单又清热解暑。若是怕麻烦,也可以来些更简单,就是只用冬瓜煲薏米或是玉米,甚至只是单味冬瓜煲水,用来当茶,也一样收解暑清热之效。
冬瓜虽然不算娇贵,但是驰名中外的冬瓜盅却把平常的冬瓜化为经典名菜,由此可见冬瓜能寓闲于庄,相容性高。不过,冬瓜性偏寒凉,脾胃虚寒易泄泻的人不宜多吃,此外,久病与阳虚肢冷的人也不宜吃冬瓜。3
台湾闻名冬瓜茶
相信到过台湾旅行的人都知道冬瓜茶在台湾甚为流行,尤其在台南地区,常会见到不少售卖冬瓜茶的小舖,而一杯冬瓜茶真可以抵消台湾的酷暑闷热。
也许大家会奇怪,冬瓜茶并不是新奇事,而且冬瓜在中国大陆处处皆见,为何独独盛行于台湾。
据说在九十年代初,台湾冬瓜苦无销路,农民便希望用冬瓜茶来促销,期间曾经求问很多人,希望寻找古时酿制冬瓜茶的方法,可惜屡求不获,农民在苦无办法,又不愿损失大量冬瓜的情况下,唯有自己研发。
熬冬瓜茶最关键的地方是冬瓜与糖的比例,在冬瓜、砂糖、水的黄金比例配合下,熬煮五个多小时才可完成,然后还要用纱布滤渣,所以,一杯好喝的冬瓜茶,得来并不容易。
现时台湾有不少罐装冬瓜茶出售,也有冬瓜糖。冬瓜糖就是把冬瓜加糖熬成冬瓜糖砖,在冲茶的时候放一点。好的冬瓜糖砖可以放整整一年不变。
冬瓜茶制法
将冬瓜洗净,削皮去籽,然后切成小块,加水煮至软烂,用搅拌机打成泥,如果不介意有渣的话,可以不作过滤,加糖后放入雪柜中冷冻,就成为消暑清热的冬瓜茶。至于糖与冬瓜的比例,每个人口味不同,可看自己喜好而定。现在有人在冬瓜茶内加入菊花,取其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