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和茶可防感冒?

0
5413
views

在感冒流行期间,想吃些中药垫垫底,又或是放在家中作不时之需,很多时都会想起甘和茶。甘和茶味道有点苦涩,但是感冒初起时喝一点,似乎颇有效用。

和茶,香港暱称为「盒仔茶」,大概是因为甘和茶的包装是一小盒一小盒的样子。说起甘和茶大家一定会联想到已有百年历史的源吉林甘和茶,其实市面上的甘和茶并不是只此一家。

出处难考究

中国古老药方里有很多都是来源难于考究,甘和茶的来源有说出于《伤寒论》,也有说源于《金匮要略》,姑勿论来源如何,源吉林把甘和茶发扬光大则是不争事实。

现时市面上售卖的甘和茶名目及品牌不少,成分亦因不同制造而不同,甚至大有出入,对症亦有分别,所以,不要以为只要是「甘和茶」就同一功能。中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共列出四条关于甘和茶的标准成分。

甘和茶

处方:黄芩、苍术、赤芍、甘草、高良姜、防风、青皮、紫苏叶、荆芥、柴胡、青蒿、苦丁茶、神曲、桔梗、麦芽、山楂、救必应、水翁花、金樱根、岗梅。
制法:以上二十味,加水煎煮两次,过滤后浓缩,趁热均匀注入茶叶之中,使茶叶吸尽所有药液。然后晒干茶叶后包装。
主治:清暑散热,生津止渴,用于感冒发热,中暑口渴,预防感冒。
用法:冲服或泡服

四时甘和茶

处方:稻芽、山楂、柴胡、乌药、防风、制陈皮、厚朴(姜制)、荆芥、茶叶、广藿香、紫苏、薄荷。
制法:
1. 广藿香、薄荷、紫苏三味药取叶;荆芥取穗;揉碎与茶叶混和。
2. 剩下的茎枝再与稻芽、山楂、柴胡、乌药、防风、制陈皮、厚朴等加水煮两次,第一次两小时,第二次一小时。
3. 滤去药渣后,药液注入广藿香等枝叶与茶叶混和的材料中,待吸尽后低温干燥,焙炒至具香气。
主治:袪暑解表,消积、醒酒。用于感冒中暑,食积腹胀,呕吐泄泻。
用法:开水冲服或煎服
注意:面色清白,四肢厥冷,有汗者忌服。

源吉林甘和茶

处方:紫苏叶、青蒿、香薷、薄荷、葛根、前胡、防风、黄芩、连翘、桑叶、淡竹叶、广藿香、苦丁茶、水翁花、荷叶、川木通、栀子、茵陈、粉萆解、槐花、威灵仙、苍术、厚朴、陈皮、乌药、布渣叶、山楂、槟榔、紫苏梗、龙胆、旋覆花、甘草、牡荆叶、千里光及玉叶金花。
制法:除牡荆叶、千里光及玉叶金花外,其余三十二味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二小时,第二次一小时,之后滤去药渣,趁热倒至牡荆叶、千里光及玉叶金花上,至药液吸尽,分成小盒,再干燥。
主治:疏风清热,解暑消食,生津止渴。用于感冒发热、头痛,骨节疼痛,食滞饱胀,腹痛吐泻。
2011用法:开水泡服或煎服

万应甘和茶

处方:藿香、厚朴(姜炒)、紫苏、白术(漂)、苍术、陈皮(制)、茯苓、泽泻、木瓜、苦杏仁、砂仁、半夏、甘草、白扁豆、茶叶。
制法:取藿香、紫苏叶揉碎,砂仁研碎,与茶叶混匀。剩下的藿香、紫苏枝茎与其余白术等十二味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四小时,第二次两小时。滤去药渣,与藿香及茶叶等混和,待吸尽药液,低温干燥。
主治:芳香解表,燥湿和中,升清降浊。用于感冒发热,腹痛吐泻,暑湿排泻。
用法:开水泡服。如感冒发热,加生姜、葱、紫苏叶少许煎服。

不要随便用药

甘和茶起源或不可考,但源吉林甘和茶据闻起源于佛山。大约百多年前,源家原本经营颜料而不是医药生意,只因两个儿子源文瑞及源文湛认为中成药有极大潜力,商机无限且利钱丰厚而兼营中成药。当时的源文湛是个中医师,故拟出一批中成药方,包括甘和茶、回春散、戒烟丸、牙痛水及肚痛丸等等成药,然后以源吉林为牌子在颜料店内销售,主力推广甘和茶。1898年,广东中北部一带发生流行性感冒,源家全力赠饮送药以宣传甘和茶疏风清热的功效,甘和茶亦因价廉物美而赢了口碑,曾经一度广销东南亚,现时已不复当年盛况,不过,源家仍有老店设于香港。

四款甘和茶各有不同的主治功能,多以解热解暑防感冒为大原则,冬日的外感风寒是否合用,读者在买来看门口或是防病之时,最好请教一下中医师的意见。中药讲求辨症论治,如果症状不同,不能对症,药物再好也没用。

禁忌

  • 忌烟、酒及辛辣、生冷及油腻食物。
  • 不宜在服药期间或同时服用滋补的中成药
  • 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及肾病患者,或其他严重疾病患者,服用甘和茶时应咨询中医师意见。
  • 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胸闷、心悸等,应立即停药及到医院就诊。
  • 儿童、长者及体弱人士应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 孕妇慎用
  • 甘和茶处方复杂,过敏性体质应慎用。
  • 如正在服用其他药物(不论中、西药),服用甘和茶亦应咨询中医师意见。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