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港大研抑制劑減中風後血腦屏障破壞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脂肪細胞型脂肪酸結合蛋白(A-FABP)可加劇破壞血腦屏障,令缺血性中風的後果惡化,研究亦證實A-FABP在缺血性中風後的恢復期中扮演著負面的作用。

港大引入機械臂關節置換術
關節置換雖能有效改善嚴重關節炎患者的生活質素,然而,臨床結果和存活率很大程度取決於手術技術和精準度。香港大學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引入機械臂關節置換技術,成為首家在公立醫院利用機械臂技術進行關節置換手術的機構。

鞏固4大支柱 延緩認知障礙
有醫生指,認知障礙症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可謂到受「雙重」打擊,因患者不敢外出,或被禁足家中,有機會令病情惡化。認知障礙症患者情況轉差可能會忘記疫症存在,外出忘記戴口罩而令感染風險增加。

Remdesivir不足以治新冠肺炎
天氣轉熱,新冠病毒疫情開始降溫,研究人員最終亦發表了關於治療新冠肺炎明星藥Remdesivir的研究數據,雖然美國FDA建議在病重的新冠狀病毒患者中使用,但研究指,僅憑這種藥物不足以幫助患者。


研究發現
新冠病毒更易感染呼吸道及眼睛
香港大學醫學院發現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比2003年的沙士冠狀病毒(SARS-CoV)更易感染人類的呼吸道及眼睛,研究結果已發表於醫學期刊《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聯合治療增HER2轉移性乳癌存活期
FDA批准Tucatinib與化學療法Trastuzumab和Capecitabine聯用於治療無法通過手術切除的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或是不能以手術移除腫瘤已經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分(包括大腦),且已經接受了一種或多種治療的患者。
Remdesivir緊急使用許可治新冠肺炎
自新型冠狀病毒流行以來,抗病毒藥Remdesivir一直被全球寄予厚望,更被稱為治療新冠肺炎的解藥。經過多國初步測試,認為Remdesivir可縮短患者的康復期,但對死亡率則沒有明顯效益!
備戰下一波 中大招募港人查隱性新冠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隱形患者能夠避過現時常規的監測系統,在社區傳播病毒,成為防疫控制的障礙。中大進行對隱性患者的研究,從而改善感染控制政策,以應對有可能出現的下一波疫情。
治療新冠肺炎見希望!
被戲稱為「人民的希望」的Remdesivir在新冠疫情下可謂萬眾矚目,研發此藥物的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陸續更新藥物最新的臨床試驗進展,而使用Remdesivir恩恤方案數據亦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
疫情影響急性中風病人 求醫平均延遲1小時
香港自2020年1月23日錄得第一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至今,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一直受到疫情影響。大部分非緊急醫院服務須調整,唯緊急治療例如中風服務則仍然維持。儘管如此,公眾及病人可能因為疫情影響而諱疾忌醫,耽誤了治療時機。
消融放射治療可減慢前列腺癌進展
研究發現,立體定向消融放射治療(SABR)的高精確度、高強度放射可能會減緩部分腫瘤已擴散到體內少數不同部位、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情進展。研究報告已於《JAMA Oncology》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