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縮短增糖尿病人患心血管病

0
2157
views

最近研究發現,「DNA端粒長度縮短」是有效的生物標記,能找出有較高風險罹患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病人。結果已於糖尿病科著名醫學期刊《Diabetes Care》發表。

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聯同澳洲悉尼大學進行一項大型研究,分析了逾5,300名2型糖尿病病人過去13年的數據,以評估「DNA端粒長度縮短」(shortened DNA Telomere Length)作為生物標記的效用。

研究人員透過量度病人的「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relative Leukocyte Telomere Length),發現在研究開始時已罹患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於跟進期間出現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他們的DNA端粒都比沒有心血管問題的患者較短。每當「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縮短一個單位,病人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便增加25%。

端粒縮短與細胞衰老有關

與一般人相比,糖尿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2-4倍。偏高的血糖、血壓、血脂,以及肥胖、吸煙、腎功能受損,都是令糖尿病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根據中大醫學院團隊進行的研究顯示,約1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本港公立醫院門診確診時已知患有心血管疾病;另有15%患者在確診後平均6.7年患上心血管疾病。

DNA包含每個個體的遺傳密碼,決定了其特徵和所傾向的健康狀況。端粒(Telomere)是每條DNA的末端部分,包含著重複的基因編碼,會隨著細胞分裂而愈縮愈短。DNA端粒縮短會令重複的基因編碼流失,象徵細胞衰老。

縮短一個單位 風險增25%

糖尿病與體內環境異常有關,亦增加了細胞老化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為了驗證「DNA端粒長度縮短」在預測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作用,中大醫學院內分泌及糖尿科團隊研究了5,349名本港2型糖尿病人的數據。這些數據來自於1995年建立的「香港糖尿病登記資料庫」。

研究人員從病人白血球提取的DNA中,量度「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並分析病人的基線臨床數據,以及他們在2017年6月之前的臨床情況,與量度得出結果的關連。

當中808名病人在確診時已知患有心血管疾病。另外有1,140名病人在13年跟進期內患上心血管疾病;儘管他們在跟進期開始前的風險因素與沒有心血管問題的病人相若,但他們基線的「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已較短。當「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每縮短一個單位,病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便會上升25%。

研究結果表列如下:

  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人於基線的「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單位)

沒有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人於基線的「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單位)

基線比較
(已知患心血管病病人數目808人;沒有患心血管病病人數目: 4,541人)
 4.3 ± 1.2  4.6 ± 1.2

跟進期間比較
(跟進期間患上心血管病病人數目:1,140人;沒有患心血管病病人數目:3,401人)

 4.3 ± 1.2 4.7 ± 1.2

(平均值±標準差)

有效的生物標記

研究的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馬青雲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顯示,『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縮短不僅與過往的心血管疾病有關,還預測了病人未來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反映『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在識別高危罹患嚴重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上,能夠作為有效的生物標記,亦凸顯了替這些病人控制其他可改變風險因素的重要性。」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補充:「與糖尿病和肥胖相關的慢性炎症可加重細胞的氧化壓力,導致加速衰老。我們的團隊正進行更多研究,以驗證『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作為生物標記,用作預測其他糖尿病併發症(例如腎病)的應用程度,藉此更好地控制這些在全球引致住院、殘疾和早亡的主要因素。」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