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護理控制糖尿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內分泌代謝疾病。在中醫學裡屬「消渴病」的範疇,其主要發病原理為素體陰虛,飲食不節,過食甘肥,復因情志失調,勞欲過度,導致腎陰虛損,肺胃燥熱,病延日久,陰損及陽,陰陽兩虛。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內分泌代謝疾病。在中醫學裡屬「消渴病」的範疇,其主要發病原理為素體陰虛,飲食不節,過食甘肥,復因情志失調,勞欲過度,導致腎陰虛損,肺胃燥熱,病延日久,陰損及陽,陰陽兩虛。
身體在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廢物,如尿素、尿酸和多餘的水分,由循環系統送到腎,在腎內形成尿,經輸尿管入膀胱暫存,最後由尿道排出體外。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等四部分組成排泄系統,其中腎臟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由於這些器官的基本生理功能是生成尿液,排出尿液,稱為泌尿系統。
帶狀疱疹是一種累及神經及皮膚的病毒性皮膚病,西醫稱為帶狀疱疹,中醫稱之為「纏腰火丹」,中國民間稱為「生蛇」或「蛇串瘡」。民間一直說「生蛇」是不治之症,其實是對這個病症的誤解,難治的是「生蛇」的後遺神經痛,而不是皮膚表面的疱疹。
發生在2003年春季的一場流行性感冒和非典型肺炎,因春季時令異常而猖獗,也必因時令恢復正常而受到遏制。也許過幾年之後它還會再來滋擾人們,但是這一次災情的緩解,已經為期不遠了。
中國傳統的三個重要節令,分別是春節、端午和中秋。在這三個節日中,最備受忽視的是端午節,因為大家都以為端午只是紀念幾千年前投汨羅江的屈原。其實端午能夠並列於傳統大節,是因為端午時值夏季,正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
女性一般在「七七」(即49歲)之年,月經會閉止不行,稱為「絕經」期。在這段時期所出現的一系列症狀,如潮熱、月經紊亂,煩躁易怒等多種症狀,稱為「經斷前後症候」,亦稱為「更年期綜合症」。
睡眠,醫家以為是頭等大事。失眠,中醫稱為不寐。唐代醫學家孫思邈亦有「凡眠,先臥心,後臥眼」的睡訣。以中醫角度來看,不少失眠的原因都是與精神因素有關,而大部分都是因為工作及情志出現問題。
毒品乃人類健康的殺手,也是國家的大敵。中醫學認為鴉片辛香、苦、酸澀、性溫、有毒,歸十二經,辛香走竄,苦溫燥烈,最能傷陰耗氣。初吸時以其辛香開泄氣道,振奮精神,造成損津耗液,伐傷氣血,久則成癮,靠毒性提攜元氣,使之運行失度,導致元氣耗竭,臟腑俱損
全身性紅斑狼瘡其名可回溯19世紀,發現患者臉部赤紅的病症像被狼咬過的傷痕,而拉丁文中狼為Lupus。後來有位皮膚科醫生覺察到患者鼻樑和兩頰有明顯的紅斑,其英文為Erythematosus紅斑,之後,發現這種疾病不僅影響皮膚,亦影響全身各個器官。
子宮肌瘤是良性腫瘤,由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而成,故又稱子宮平滑肌瘤。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多見的腫瘤,多發於30-50歲之間。根據大量解剖檢查,30歲以上的婦女約有20%在子宮內有大小不等,單個或多個肌瘤存在,但因症狀不明顯,未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扁鵲是生於戰國時的名醫,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傳記記載的古代醫學家。在中醫學漫長的歷史中,其名聲不下於華陀。扁鵲與齊桓侯的故事,敘明「致死大病,始於淺疾」的道理。使醫者深思的,是治病應治「未病」而不是治「已病」。
神經衰弱症是指由於某些長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在個體易感素質或個性不良基礎上,產生的高度神經活動功能失調,其主要臨床特徵為神經過程易於興奮和迅速疲勞,且常伴有情緒不穩、睡眠障礙和多種軀體不適感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