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Donna 資料提供:陳衍里醫生(皮膚及性病科)
Posts by Donna Poon:
中醫藥調肝補腎
有病人曾患乙型肝炎,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自覺症狀和臨床體徵全部消失,但遺留一些「理化指標」經久不愈。病人問能否吃中藥來慢慢醫治。因為中醫學講究「病去如抽絲」,肝病正是急也急不來的病。
認識柏金遜症
柏金遜症是由於腦內組織黑質的退化,因而導致臨床上出現幾個典型的症狀:震顫、僵硬、行動遲緩。全球超過50歲的人約有百分之一的機會患病,我們經常把柏金遜和老年癡呆混為一談,究其實,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病症。
柏金遜的藥物治療
柏金遜症的命名,是因為早於1817年,英國醫生Dr. James Parkinson已詳錄了此病的症狀,然而直至1960年代,其病理才被得悉,而柏金遜症的治療亦從那時開始有突破進展。
別墮減肥誤區
眾所周知,肥胖是物質豐裕社會的副產品,近這幾年間,減肥方法層出不窮。看市面上的瘦身纖身廣告之多,大概也可以明白我們是如何的「求瘦心切」。只是,不少人經過地獄式減肥之後,不旋踵,體重又再回升,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健康情緒=心理健康
今天人們生活較以前富足得多,對精神上的滿足也有更強烈的追求,人們都更重視心理健康。愈來愈多科學研究指出健康的心理狀態有助預防很多致命疾病,例如冠心病、高血壓等,良好的心理狀態使人減少不良生活方式,例如吸煙、酗酒等。
孕婦需特別注重口腔健康
根據一項關於懷孕期口腔健康的資料搜集分析評估(Gaffield ML, Gilbert BJ, Malvitz DM, Romaguera R.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tlanta. USA.),被訪懷孕婦女中,大部分沒有檢查口腔,甚至有一半牙齒不適者沒有向牙醫求診,反映出孕婦對口腔健康缺乏正確知識及欠缺積極態度。
中醫難學更難精
病人最喜歡「百搭藥」,誰個都可以吃,吃了就藥到病除,若是病不能除,就會怪方子有問題,醫師也有問題。其實是沒有不需要辨的症,不經過醫師辨的症,用藥自有偏差,也容易出錯。醫者良否,取決於辨證施治的功底。學中醫難,要精更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