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周敦頤說得一點都沒錯,直至現代牡丹仍為世人鍾愛,尤其喜慶日子,紅紅的牡丹花總能增添喜氣氛圍。除了觀賞,牡丹皮更是重要的中藥來源。
李時珍《本草綱目》:「牡丹,以色丹者為上,雖結子而根上生苗,故謂之牡丹。唐人謂之木芍藥,以其花似芍藥,而宿幹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
牡丹,花之富貴者,象徵榮華吉祥,雖然或有人不喜歡它太過入俗,但是沒有人不喜歡它背後的含義。事實上,如果以為被稱為花中王者的牡丹,只具外表喧燦的美麗及富貴吉祥的隱喻,也實在太小看牡丹能成為王者的理由。
中藥的牡丹皮就是來自牡丹的乾燥根皮。牡丹皮又稱丹皮,原植物為毛莨科芍藥屬植物牡丹,多年生落葉小灌木,根莖肥厚,枝短粗壯,花期5-7月,果期7-8月,多在秋季或是春季採挖根部,除去細根,剝取根皮,曬乾,生用或炒用。論名聲,中藥牡丹皮真不可與牡丹花同日而語,尤其在唐朝時代,牡丹除了得到老百姓喜愛,更是詩人詠嘆的對像,從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賞牡丹》「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可看當時牡丹只是開花已經是京城大事。長安人對牡丹垂愛有加,當朝的武則天亦是牡丹花的傾慕者,但是中國最負盛名的牡丹卻不在長安而在洛陽,據說洛陽邙山的牡丹長得最好,所以邙山又名牡丹山,而牡丹又稱為洛陽花。歷年以來,長安牡丹和洛陽牡丹誰家更盛,常是長安(現時西安)與洛陽(現洛陽市)兩個地方爭拗不休的話題。
牡丹喜生長在向陽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因為廣泛得到市民喜愛,故常栽培於庭園。中國各地都有栽種,更因品種多且觀賞價值高,栽種牡丹在唐朝時代已是大學問,知名品種「趙粉」、「二喬」、「魏紫」等常是一本價千金,現時日本、韓國等地亦有栽種,在花展中競妍爭麗,不過,牡丹的一般等級亦有不少,所以丹皮的供應不虞匱乏。
藥材基源
丹皮的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牡丹乾燥根,至於哪個正宗及哪個地區較好,則無標準說法。
- 陶弘景:「牡丹,今東間亦有。色赤者為好,用之去心。」
- 《本草綱目》:「滋陰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滯。後人乃專以黃糵(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勝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補,人亦罕悟,宜分別之。」
- 《唐本草》:「牡丹,生漢中。劍南所出者,苗似羊桃,夏生白花,秋實圓綠,冬實赤色,凌冬不凋,根似芍藥,肉白皮丹。土人謂之牡丹,亦名百兩金,京下謂之吳牡丹者是真也。今俗用者異於此,別有臊氣也。」
- 《四聲本草》:「牡丹,今出合州者佳。白者補赤者利。出和州、宣州者並良。」
- 《本草圖經》:「牡丹,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之。花有黃紫紅白數色。此當是山牡丹,其莖梗枯燥,黑白色。近世人多貴重,圃人欲其花之詭異,皆秋冬移接,培以壤土,至春盛開,其狀百變,故其根性殊失本真,藥中不可用此品,絕無力也。」
丹皮呈筒狀或半筒狀,有縱剖開的裂縫,表面為灰褐色或黃褐色,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粉性,氣芳香,味微苦而澀。丹皮亦因不同地區而分西丹皮、矮牡丹、黃牡丹、野牡丹、保氏牡丹、茂丹皮、雲南丹皮等等。丹皮味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功能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
- 《神農本草經》:「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 《本草經疏》:「牡丹皮主寒熱,中風瘈瘲(手腳不由自主地時伸時縮)、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 《藥性論》:「治冷氣,散諸痛,治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疼。」
- 《日華子本草》:「除邪氣,悅色,通關腠血脈,排膿,通月經,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痺,落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
- 《本草綱目》:「和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丹皮方
大黃牡丹湯
出處:《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功效主治:瀉熱破瘀,散結消腫。腸初起,證見少腹腫痞,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調,發熱惡寒,自汗出,或足屈而不伸,苔黃膩,脈滑數。
犀牛地黃湯
出處:《聖濟總錄》
組成:水牛角(代犀牛角)、地黃、羌活、獨活、赤箭、石菖蒲、沒藥、威靈仙、黃耆、烏藥、甘草、木香、當歸、蟬蛻、防風、大黃、鬱李仁、芎藭、藁本。
功效主治:肝臟壅實,風熱客搏經絡,動於心肺,上膈痰壅,喉嗌乾燥不利,四肢淫濼,或秘或壅。
青蒿鱉甲湯
出處:《瘟病條辨》
組成:青蒿、鱉甲、細生地、知母、牡丹皮。
主治:牡丹皮辛苦性涼,瘟病後期,邪伏陰分證。瀉陰中之伏火,使火退而陰升。
八味丸(八味腎氣丸)
出處:《金匱要略》
組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桂心、附子。
主治:治虛勞不足,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
藥用價值
現代研究,牡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芍藥苷,揮發油及植物甾醇等。牡丹酚及糖苷類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鎮靜、降溫、解熱、鎮痛、解痙等中樞抑制作用及抗動脈粥樣硬化、利尿、抗潰瘍等作用。現代中醫有用以治療高血壓及過敏性鼻炎。
牡丹皮善清血又活血,因而有涼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暢而不留瘀,血熱清而不妄行。故對血熱熾盛、肝腎火旺及瘀血阻滯等症,恃為要藥。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高熱、舌絳、身發斑疹,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以及陰虛發熱等症。亦用於經閉、跌撲損傷,瘡癰腫毒、腸癰等症。
用藥禁忌
牡丹皮畏菟絲子及胡荽,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增註本草從新》:胃氣虛寒,經行過期不盡者勿服,胎前亦宜酌用。《本經逢原》:自汗多者勿用,為能走洩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為其性專散血,不無根腳散闊之慮。《得配本草》:胃氣虛寒,相火衰者,勿用。3
武則天與牡丹花
牡丹是中國著名的木本名貴花卉,因花形碩大豐盈,色澤鮮艷,自古以來一直被公認是「花中之王」。牡丹與武則天的恩怨來自李汝珍長篇小說《鏡花緣》,據小說中云,武則天自登基之後,天下太平,一日殘冬與上官婉兒及太平公主於暖閣飲酒賞花,正值臘梅開放,喝得醉醺醺的武則天忽然賞花之興大發,下了一道聖旨:「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催。」適巧負責管理百花開放時序的百花仙去了朋友處下棋,各花神看了聖喻後,方寸大亂,一邊認為人間天子聖令難違,一邊卻認為不是開花時序不能開花。後來各花神為怕人間天子降罪,商議下認為領旨開花為上算,惟牡丹在四處尋找百花仙子不著後,不得已而從命,所以遲了開花。武則天認為牡丹是群花之首,竟然遲到,分明是不給面子,一怒之下吩咐「用刑」,先用炭火把牡丹株梗炙枯,若再不開花便把牡丹燒死,後來牡丹雖然開放,但武后餘怒難消,把長安的牡丹貶逐洛陽。而牡丹因為曾遭「火刑」,也就成了現時焦骨牡丹。
當然,這些故事都是虛構的。牡丹花別稱「洛陽花」是因為洛陽牡丹的品種奇絕無比,且大文學家歐陽修曾經編撰了幾本有關洛陽牡丹花的專著,讓後世人認定洛陽牡丹為牡丹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