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宣肺治咳

0
4921
views

香港的三月一向是霧濕露重,這種天氣告訴大家,「春」已經回到大地,只不過香港的春光一向並不明媚而已。除了春光不明媚外,更是流感季節,雖然高峰期已過,但是不難發現
我們身邊不少人都咳得厲害。

是相當難愈的,更常伴有咽喉疼痛或是聲音沙啞,嚴重咳嗽除了傷害喉嚨外,更會傷肺,極易引起呼吸系統疾病。中醫治咳的方藥很多,而且一般都具有明顯果效,最著名的當然是川貝,但川貝價貴人所共知,除川貝外,也有一些較便宜的中藥,如桔梗亦具有相當不俗的潤肺化痰效果。

愈白愈名貴

桔梗花又名包袱花、鈴鐺花,為多年生草本,花瓣秀麗多姿,有紅、紫藍及淡黃等顏色,非常動人,很具觀賞價值,花期在7-9月,果期則在8-10月。中藥桔梗使用的是植物桔梗的根,春秋兩季採收,除去雜質後洗淨泥土,浸透於水中,之後切厚片,曬乾後可作藥。如遇天氣陰雨必須烘乾,一般以秋季採摘的體重質實,質量較佳。

中藥桔梗又名白藥、苦梗,野生於山野草叢中,亦有人工栽種,喜陽光及清涼氣候,耐寒,宜生長於海拔千米以下的丘陵地帶,廣泛見於中國大部分地區,主產於安徽、河南、湖北、遼寧、吉林、河北及內蒙古等地。桔梗味微,甘而後苦(所以稱為苦梗),以根厚肥大,條粗均勻,堅實、潔白、味苦者為佳,其中色愈白則愈是珍貴;而條狀不夠均勻,中空折斷,色灰白者,質地較次。桔梗易為蟲蛀,貯存需放置於乾燥地方為佳。

桔梗歸肺、胃經,味苦、辛,性平,功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膿,常用於治療外感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喉腫痛、聲音沙啞、胸滿脅痛、痢疾腹痛等。

古籍論桔梗

  • 《本草經疏》:「桔梗,觀其所主諸病,應是辛苦甘平,微溫無毒。傷寒邪結胸脅,則痛如刀刺,邪在中焦,則腹滿及腸鳴幽幽,辛散升發,苦泄甘和,則邪解而氣和,諸證自退矣。」
  • 《名醫別錄》:「利五臟腸胃,補血氣者,蓋指邪解則臟腑腸胃自和,和則血氣自生。除寒熱風痺、溫中、療喉咽痛。」
  • 《本草通玄》:「桔梗之用,惟其上入肺經,肺為生氣之臟,故能使諸氣下降。」
  • 《藥性論》:「治下痢,破血,去積氣,消積聚痰涎,主肺熱氣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惡及小兒驚癇。」

現代研究

現代醫學發現桔梗含多種皂,水解後析出的皂元有桔梗皂元、桔梗酸、新遠志酸、樺皮醇、桔梗聚果糖等等。有祛痰及鎮咳作用,有報道指桔梗的祛痰作用比另一種祛痰中藥遠志更佳。桔梗更可降血糖、抑制胃液分泌和抗潰瘍、抗炎、止痛及解熱,亦有鎮靜神經作用。

不過,桔梗皂有溶血作用,不能用作注射,口服因為在消化道經過水解破壞,失去溶血作用,但若是劑量過大,仍會刺激胃黏膜,可引起輕度惡心,嚴重或致嘔吐,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需慎用。

桔梗湯

桔梗湯原出於《傷寒論.少陰篇》,原文為:「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由原文可見,咽喉痛只需用甘草一味,若效果不彰,可再加桔梗 —— 是為桔梗湯的最早由來。《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桔梗湯主之。」

原本的桔梗湯只有桔梗和甘草兩種藥,後來亦有其他醫學名家及醫方在這兩種藥上加上其他藥物,亦稱桔梗湯。

《傷寒論》

組成:桔梗、甘草。
主治:虛火上炎的咳嗽伴有咽喉腫痛、黏痰及膿血等症,或有惡寒胸滿,咽乾不渴。
功能:以溫水送服,能散結解毒,袪痰排膿。

《金匱要略方論》

組成:桔梗、甘草。
主治:肺癰。咳而胸痛,時出濁唾腥臭。
功能:宣肺止咳,袪痰排膿。

《濟生方》

組方:桔梗、貝母、當歸、瓜蔞子、枳殼、薏苡仁、桑白、防己、甘草節、杏仁、百合、黃耆。
主治:肺癰,心胸氣壅,咳嗽膿血,心神煩悶,咽乾多渴,兩腳腫滿,小便赤黃,大便多澀。

桔梗半夏湯《太平惠民和劑局》

組方:桔梗、半夏、陳皮、枳實。
主治:胸脅脹滿,短氣煩悶,痰逆惡心,飲食不下。

禁忌

桔梗雖然性平,使用時亦必須注意禁忌,不是所有咳嗽症狀皆宜,中醫認為陰虛久咳、氣逆及咳血忌用,下虛及怒氣上升者不宜。桔梗性升散,凡氣機上逆、嘔吐、嗆咳、眩暈亦不宜用。

桔梗畏白芨、龍眼及龍膽,亦忌豬肉。與牡蠣、遠志同用可療恚怒;與消石及石膏同用可療傷寒。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