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亦即是花旗参,虽由西方人发现,但其药用价值及临床使用,却是由中国人开创,中国人使用西洋参的历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
西洋参又名粉光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是多年生草本,原产北美,主产于美国及加拿大,以美国威斯康辛州所产最为著名,现在中国东北及北京、西安、江西等地也有栽种。西洋参始载于《本草从新》:「原名西洋人参,云大西洋佛兰西,似辽东糙人参,煎之不香,真气甚薄。」另外,《药性考》云:「西洋参似辽参之白皮泡丁,味类人参。」
原产于北美
西洋参原产于大西洋沿岸的北美原始森林,印第安人已经采用西洋参当食物及退热之用。随着欧洲殖民进入北美大陆后,交通的发展使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逐渐频繁,西方人士开始到中国传教、营商。1670年左右,法国牧师雅图斯来到中国东北传教,从当地人的传说中,听到许多有关人参的神草故事,他以题为《鞑靼植物人参》的文章,叙述了长白山中人参的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而且绘画了植物原图,在《英国皇家协会会刊》上发表。
这篇文章后来被加拿大蒙特利尔地区的一位法国传教士法朗士拉费多看到,认为类似中国人参这种植物一定可以在加拿大原始森林中找到,于是在印第安人的协助下,在蒙特利尔地区大西洋沿岸丛林中找到了一种与中国人参形态极其相似的植物,经法国巴黎植物学家鉴定,认为同属五加科却不同种,这种植物被命名为Panax Quinque Folius,即西洋参。
当时清皇朝的康熙皇帝曾经诏令禁止在长白山采伐森林,如有违旨,轻则充军,重则处死。禁令造成人参供应紧张,从而使朝鲜的高丽参、日本的东洋参及北美的西洋参得以流入中国。西洋参传入后,清太医院的御医对西洋参进行了研究鉴别,并按中医的学理研究西洋参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清朝康熙三十三年出版了《补图本草备要》,及于清乾隆三十年出版了《本草纲目拾遗》,当中详细记载了西洋参的功效。
功能与主治
西洋参性凉、味苦,微甘,入肺、胃二经。功能补阴、生津、止渴。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主治气虚阴亏火旺,咳喘痰血,虚热烦倦,内热消渴,口燥咽干。西洋参既善补气养阴,又能清虚火,凡证属气阴两伤而虚火偏盛,即可用。
应用与配伍
- 治阴虚火旺,咳喘痰血,兼气虚乏力,可配以北沙参、川贝母等药,以养阴益气,清火化痰,止咳止血。
- 治热伤气阴,虚热烦倦,汗多口渴,或久嗽肺虚,气阴两伤,干咳少痰,短气自汗者,可配麦冬及五味子等,以补气养阴。
- 治阴虚内热,消渴不止,常配鲜地黄、鲜石斛、鲜麦冬等药,以清火滋阴,生津止渴,属气阴两虚兼火者,常配生山药、天花粉等药,以滋阴益气,清热生津止渴。
- 治热病后津伤未复,或久病伤津口燥咽干,轻者单用,重者可配麦冬、石斛、知母等药,以滋阴润燥,生津止渴,若食欲不振,可配谷芽、玉竹及沙参等药,以养阴生津开胃。
- 治肠热便血,有清火润燥、止血之效。
西洋参的多方面功能
现代科研人员将提炼出西洋参的各种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证实西洋参的疗效是多方面的:
- 抗氧化
- 调节血糖
- 强化人体免疫能力
- 抑制不良细胞
人参并非西洋参
西洋参可兴奋神经中枢、提神健脑,补气功效较人参差,但平补、凉补却远胜人参,即使高血压患者也可以用以润喉生津,适用于热性体质。清代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西洋参:「凡欲用人参而不能受人参之温热者,皆可以西洋参代之。」西洋参能生津润喉,不论口含、冲泡饮用或入药配伍,都有生津润喉之效,现时市面上不乏西洋参的冲剂和喉糖等,均有一定的药效。
西洋参和人参二者均有滋补强壮、生津止渴、补血、抗疲劳等功效,但西洋参与人参两者的阴阳属性却不相同。中国人参属温补,西洋参则为凉补,疗效各有长短,可视病患实际需要而斟酌选用,不可简言两者孰好孰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