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中藥裡,不乏適合女性使用的補血藥,如當歸、鹿茸之類,除了補血藥,亦有一些可疏肝理氣。能夠調經止痛,有抗菌能力的香附,被稱為女性仙藥,雖然有點誇張,但就其功能而言,亦堪稱良藥。
香附是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莖,雖是中藥材,卻並非中國獨有,日本、爪哇、印度等地皆有見,就是遠至埃及、土耳其、伊朗、法國,甚至南美的委內瑞拉也有出產。在中國,主產於廣東、河南、浙江及山東等地,其中以山東出產的東香附及浙江出產的南香附品質較佳。
製香附
香附又稱為雷公頭、香頭草,最常見是稱為香附子。所以,香附子與香附其實是同一種藥材而不是香附的果實或種子。香附喜歡生長在山坡草地或水邊濕地,於春夏開花,果期在7-11月。在春、夏、秋三季均可採收,秋季採挖根莖後,用火(火燎法)除去鬚根及鱗葉,然後再以不同方法炮製。
很多中藥都分生製及炮製,而製過的藥物往往會產生更多樣的治療效果,根據不同的炮製方法,香附分光香附、香附米、香附炭、酒香附、醋香附、四製香附等等,這裡只作簡單介紹。
- 光香附 —— 火燎除去鬚根及鱗葉後放在沸水中煮或是放於蒸籠蒸透,取出之後曬乾。
- 香附米 —— 不經火燎,將香附放於竹籠中來回撞擦,篩去枝葉雜質,置沸水中略煮後蒸透曬乾。
- 香附炭 —— 放於鍋內用大火炒至表皮焦黑色,內部焦黃,灑水後曬乾。
- 酒香附 —— 香附切碎,加黃酒拌勻燜透,放在鍋裡以文火加熱炒乾,再放涼。
功能與歸經
香附性辛平,味微苦甘,歸肝、脾及三焦經。功能調經止痛,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胸脘痞悶,寒疝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經閉經痛,經行腹痛,胎動不安。以個大、質堅實,顏色棕褐,香氣濃者為佳。
名家論述
香附始載於陶弘景《名醫別錄》,列為中品,《唐本草》始稱為香附子,《本草綱目》列為草部芳草類,名「莎草香附子」。
《本草綱目》:「香附之氣平而不寒,香而能竄,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生則上行胸膈,外達皮膚;熟則下走肝腎,外徹腰足……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也……蓋婦人以血用事,氣行則無疾;老人精枯血閉,惟氣是資;小兒氣日充,則形乃日固,大凡病則氣滯而餒,故香附於氣分為主藥,世所罕知。」
《本草經疏》:「莎草根,治婦人崩漏、帶下、月經不調者,皆降氣、調氣、散結、理滯之所致也,蓋血不自行,隨氣而行,氣逆而鬱,則血亦凝澀,氣順則血亦從之而和暢,此女人崩漏帶下,月事不調之病所以咸須之耳」。
《湯液本草》:「香附子,益血中之氣藥也,方中用治崩漏,是益氣而止血也。又能化去凝血,是推陳也,與巴豆同治泄瀉不止,又能治大便不通。」
元代醫學家王好古:「香附,凡氣鬱血氣必用之,炒黑能止血,治崩漏,多用亦走氣。」又謂是「婦人之仙藥」。
現代研究
香附含葡萄糖、果糖、澱粉及揮發油,水煎劑有降低腸管緊張性和拮抗乙膽鹼的作用,香附油對金黃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提取物對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總生物鹼、類黃酮類及酚類化合物的水溶液有強心及降低血壓的作用。可解熱、鎮痛、強心、抗菌,促進消化液分泌,驅除腸道氣體,因有雌激素樣作用,可抑制子宮收縮;亦有使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及腰痛,因可抗菌,有用作治療扁平疣及尋常疣。
附方
小烏沉湯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烏藥、甘草(炒)、香附。
功能:氣不調和所致的心腹刺痛、便血。
香附湯
出處:《染病源流犀燭》
組成:香附、川芎、當歸、柴胡及青皮。
功能:水煎服,治怒傷、脅痛。
香附的使用要點
- 《雷公炮炙論》:「採得香附,陰乾,於石臼中搗,勿令犯鐵,用之切忌。」使用香附,勿使藥物接觸鐵器。
- 凡氣虛無滯,陰虛血熱者忌服。
- 凡脅肋脘腹脹痛者,可與柴胡、鬱金、延胡索、白芍等配伍,以疏肝理氣止痛。
- 凡肝氣鬱滯,經行衍期者,可與當歸、川芎、熟地等配伍。
- 凡血熱瘀阻,月經不調,或經行腹痛者,可與赤芍、牡丹皮、益母草、當歸等同用,以加強活血調經止痛功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