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科植物多 五加皮混亂難辨

0
7901
views

五加皮,不就是現時炒賣得火紅的著名中國酒!除此,五加皮還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材,就是因為酒中放了五加皮,所以才稱為五加皮,所以才有價值。

多人只知中國酒中有五加皮,卻不知道中藥五加皮。事實上五加皮的品種多而且雜亂,常被民間亂用,所以,你買的五加皮很可能不是真正的五加皮,你喝的也可能不是地地道道的五加皮。  

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的乾燥根皮,是頗常用中藥,原植物稱為「五加」,《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藥類。一如其他中藥,五加皮的別名很多,因為各地採用多種五加科五加屬或其他科屬植物作為五加皮來使用,所以市面上「五加皮」的別名多而且基原混亂,我們較常聽見的有北五加、南五加、川五加及刺五加之類,這些不同的名稱很多人誤以為是同類藥材,實際上卻並不完全相同。  

中藥五加皮是五加科(Araliaceae)五加屬(Eleutherococcus)植物,五加屬植物有好幾十種,並不是所有五加屬植物的根皮都可以成為中藥五加皮,而五加皮的命名亦混亂,有以生長地分為南五加和北五加,或冠上特別產地如川五加,還有以外形特徵命名的刺五加。

南五加

  • 細柱五加(Eleutherococcus gracilistylus)
  • 無梗五加(Eleutherococcus swessilifllorus)
  • 糙葉五加(Eleutherococcus henryi)
  • 紅毛五加(Eleutherococcus giraldil)

北五加  

被稱為北五加的其實是香加皮,是蘿摩科植物杠柳的乾燥根皮,與五加科五加屬植物並無關係,有趣的是,現時香加皮卻大量被當作五加皮使用。

刺五加  

雖與五加皮同科同屬,但產地在遼寧、吉林、西伯利亞,甚至北海道一帶,功能偏向補中益氣,又稱為五加參。

究竟哪種才是正宗五加皮?不同的地區及不同的醫書都有分歧,常有認為:所有南五加都是五加皮,而刺五加則是五加皮中最佳品種。不過,早在1977年的《中國藥典》已載明,五加皮為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的乾燥根皮,即是來自植物細柱五加的根皮才是正宗。那麼我們在藥房買到的五加皮是來自哪類植物?據2008年台灣一份「市售五加皮藥材之鑑別」調查發現,台灣市面所售的五加皮,驗明正身後,真正的五加皮只有20.9%,74.4%為香加皮,4.7%是紅毛五加。中藥的原材料絕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可以相信,五加皮的誤用情況在中港台三地相差不會很遠。  

為甚麼要花這麼多篇幅討論藥材的基原?因為治病講求對症下藥,要是藥不到便病不能除。以上多種五加皮不能說哪種藥材較優,只是藥材來源不同在對症治療上或有差異。既然細柱五加為五加皮的正宗,以下論述的五加皮皆以細柱五加為本。  

臨床應用會因炮製法而有不同命名,例如酒五加、薑五加之類,若處方寫加皮或是五加皮,均指生五加皮。通常於夏、秋季採挖根部,除掉鬚根,洗淨,剝皮,抽去木心後曬乾。  

五加皮味辛、苦,性溫,歸肝、腎經。功能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通瘀血、利水腫、活血脈。用於治風寒濕痺、腰膝疼痛、筋骨痿軟、小兒行遲、體虛羸弱、跌打損傷、骨折、水腫、腳氣等。現代藥理研究認為有抗炎鎮痛作用,對免疫功能有影響。

名家論述

  • 《神農本草經》:「味辛,溫。主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療躄,治小兒不能行,疽瘡,陰蝕。」
  • 《本草綱目》:「五加治風濕痿痺,壯筋骨,其功良深……亦可煮酒飲,加遠志為使更良。」於「五加集解」中又謂:「風病飲酒能生痰火,惟五加皮一味浸酒,日飲數杯最有益。
  • 《本草再新》:「化痰除濕,養腎益精,去風消水,理腳氣腰痛,治瘡疥諸毒。」
  • 《陝西中草藥》:「活血消腫。治風濕關節痛,陰囊濕疹,跌打損傷,水腫,小便不利。」
  • 《雲南中草藥》:「治跌打損傷、骨折、瘡毒、瘧疾。」

選方

五加酒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
主治:治產後癖瘦

油煎散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主治:治婦人血風勞,形容憔悴,肢體睏倦,喘滿虛煩,呼吸少氣,發熱汗多,口乾舌澀,不思飲食。

五加皮湯

出處:《三因極一病症方論》
主治:腎勞虛寒,恐慮失志,傷精損髓,噓吸短氣,遺洩白濁,小便赤黃,陰下濕癢,腰脊如折,顏色枯悴。

五皮飲

出處:《醫方集解》
主治:五加皮、地骨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治水病腫滿,上氣喘急,或腰以下腫。五加皮亦可易以陳皮或用桑白皮代之,功效稍優。

五加皮酒  

論名氣,中藥五加皮的名聲遠不及中國酒五加皮。五加皮酒是中國著名藥酒,主治風濕入絡,關節痠痛腫脹(中國酒一直都是偏重養生治療多於品味),其來源眾說紛紜,當中不乏神仙故事,亦有說是來源於清朝宮廷太醫。不過,中醫中藥不乏藥材浸酒煮飲,五加皮酒或許不是來自一時一人,而是多年經驗配方的集成。傳統方劑如下:

  • 《本草綱目》:「五加皮,浸酒煮飲,或加當歸、牛膝、地榆,浸酒服,治療一切風濕痿痺。」
  • 《備急千金要方》:「五加皮、枸杞根皮,浸酒治療虛勞不足。」
  • 《外科大成》:「五加皮、當歸、牛膝,浸酒服,治療鶴膝風。」

現時五加皮酒的製作配方很多,視乎不同的酒廠所需,加入的藥材類別亦多,五加皮當然佔一席位。至於民間最為流行的「致中和五加皮」,有說「致中和」是真有其人,亦有說於1763年時,由安徽大藥商朱仰懋結合漁民祛風濕的藥酒秘方研發。「致中和」其實是來自《中庸》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可能是名字改得好,也可能是酒的配方特別好,使「致中和」成為了五加皮酒的最佳標籤。

誰人不宜?  

五加皮畏蛇皮、玄參。陰虛火旺者慎服。《本草經疏》:「下部無風寒濕邪而有火者不宜用,肝腎虛而有火者亦忌之。」《得配本草》:「肺氣虛、水不足二者禁用。」3

香加皮不能誤作五加皮  

現時市面上最易混淆的是五加皮和香加皮,雖然兩者為不同科屬的植物,但因為藥用部位、藥材性狀及作用都相似,加上臨床上又習慣稱五加皮為南五加、香加皮為北五加,造成有些地區不但將兩者混淆,甚至出現代用等情況。2005年版《中國藥典》已明確列為兩種藥材,亦說明它們的作用不同,不可混用。  

香加皮為蘿摩科杠柳的根皮,處方名為香加皮或北五加皮。香加皮味辛苦溫,有毒。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腰膝痠軟,長於利水,用於治療水腫(尤宜用於心衰性水腫),小便不利。香加皮可治療各種關節炎,現代研究小量可治慢性心衰,臨床使用不宜過量。  

因為香加皮屬有毒藥材,不能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有效,應按有毒藥材管理,其用量和五加皮也不相同,故在使用管理中需嚴加區別。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