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抗瘟疫 石膏解热良方

0
4801
views

中医的瘟疫,概同于西医的传染病,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人群中传播。对付H7N9,北京有医师使用中药「白虎汤」合并西药治疗,白虎汤一直是中医用来散热除烦的汤方,而白虎,还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 —— 石膏。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大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过了立夏之后,气温便会明显上升,万物生长,亦喻意漫长炎热的夏天展开。

香港地处华南亚热带,每年夏天都是温热湿夹杂,去湿清热凉血降火的凉茶凉水大行其道,甜品冰冻豆腐花在夏日甚受欢迎,除味美有益外,豆腐花还带点清凉去暑功效,原因是豆腐花内含有少量石膏。事实上,豆腐和豆腐花都会使用熟石膏粉来作凝固剂,味道比使用盐卤好。现时有些追求健康的人在制作豆花时尽量避免使用石膏,究其实,如果适当适量使用,石膏不但改变豆品的形态,更是一种很好的药物。

中国藏量丰富

中医药包罗万象,凡来自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被中医当作药用,除草药外,矿物质亦是常见中药类。石膏是单斜晶系矿物,主要化学成分是硫酸钙,广泛用于工业、建筑及雕塑,医疗用途最多是制造石膏模型,把石膏拿来当药,好像有点匪夷所思。

中国人使用石膏据说已经有二千多年,除了将煮沸的豆浆变成豆腐花外,作为中药,更能清热去火。石膏可根据物理成分、色泽及物理特质分类,中国的石膏资源存量丰富,是世界存量大国。石膏通常为白色或无色,或含杂质而带灰棕色,广泛用于建筑、化学、食品工业、医药和美容。在中药领域,石膏又名寒水石、冰石、白虎,是常用中药,主要治热病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

中国有23个省有石膏矿,以山东最多,其他还有内蒙古、青海、湖南、湖北、吉林、江苏、广西、山西及宁夏。一般于冬季采挖,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质,为长形块状结晶,大小不一,色带光泽,味淡质松。药用石膏,采挖后去净杂质,洗净泥土后打成小块为生石膏;锻石膏则是放在无烟炉火中锻至松脆,放凉后辗碎。一般认为石膏生熟功能不同,《本草纲目》认为「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人因其寒,火锻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

石膏主要成分是水硫酸钙,含有机物及硫化物,尚有钛、铜、铁、硅、铝、锰、银、镁、钠、铅、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经火锻过后石膏中不含水,即无水硫酸钙(锻石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石膏含水硫酸钙不得少于95%,重金属不得多于10%,含砷量不得多于百万分之二。

石膏的使用

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入肺、胃经。功能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泻火。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用。

  • 《主治秘诀》:「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可轻用。」
  • 《本草纲目》:「东垣李氏云,立夏前多服白虎汤者,令人小便不禁,此乃降令太过也,阳明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肺之清气亦复下降故尔。初虞世《古今录验方》治诸蒸病有五蒸汤,亦是白虎加人参、茯苓、地黄、葛根,因病加减。」
  • 《本草衍义补遗》:「石膏,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又入手太阴、少阳,而可为三经之主者。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 《增注本草从新》:「甘辛而淡,体重而降足阳明经,大寒之药。色白入肺兼入三焦。寒能清热降火,辛能发汗解肌,甘能缓脾,生津止渴,治伤寒郁结无汗,阳明头痛发热恶寒。日晡潮热,阳狂壮热,小便赤浊,大渴引饮,中暑自汗。」
  • 《医学衷中参西录》对石膏的见解却有些不同,认为石膏经锻之后与石灰相近,不可内服。「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神农本草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医者多误认为大寒而锻用之,用宣散之性变为收敛(点豆腐者必锻用,取其能收敛也),治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鸩毒也。」

著名方剂

白虎汤
出处:《伤寒论》
组方: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证,壮热面赤,口舌干燥,大汗出,脉洪大有力。
备注:白虎汤在中医有使用在治疗瘟疫,却需把握使用时机,中医认为若瘟疫已入胃,则不能用白虎汤,用者必须注意。及,立夏后至立秋前可用,立秋后不可服,春三月尚冷亦不可。伤寒无大热而口干渴,心烦,背微恶寒,宜服;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服。

青龙汤
出处:《伤寒论》
组方: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内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

石膏化湿粥
材料:石膏、陈皮、苦杏仁、薏苡仁、粟米、冰糖、
功效:清暑宣气,健脾化湿。

2013年禽流感H7N9感染频传,北京有医师使用结合中西医治疗的中药方,就是银翘散和白虎汤,再根据病人的病情加减用药,结合西药Oseltamivir,病人的体温得以下降。不过,北京地坛医院的医师提醒,一般巿民没必要使用药物作预防之用。

在中国大陆曾经有中医师购买来历不明的中药石膏,处方予两名病人,两名病人在服药后上吐下泻,最终死亡,后来发现石膏内砷含量不符规定,医师被控误杀。由此可见,生用石膏及购买来历不明的石膏自有其危险性。

禁忌与配伍

石膏性凉解热,用药禁忌颇多,脾胃虚寒及血、阴虚发热者忌服。《脾胃论》:「如食少者,不可用石膏,石膏能去脉数,疾病退,脉数不退者,不可也」。《主治秘诀》:「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可轻用」。《增注本草从新》:「老弱虚寒者,祸不旋踵,极能寒胃,胃弱血虚,及病邪未入阳明者,切勿轻投。」

药物配伍也有宜忌:《本草经集注》:「鸡子为之使,恶莽草、马目毒公」。《药性论》:「恶巴豆,畏铁」。石膏用量过大,服后会出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胃口欠佳等情况,且为寒凉之品,易伤阳气。配桂枝,表里双解;配白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配知母,清热除烦;配半夏,肺胃双清,降逆化痰;配甘草,清肺止咳;配竹叶,清热除烦。3

中医瘟疫论

中国人与瘟疫打交道已有多年,瘟疫是中医的「温病学」,早在《黄帝内经》已有载,金元时的《伤寒论》对温病学说可说贡献最大,至明崇桢年间(1642年),医师吴有性撰写成《瘟疫论》(亦称《温疫论》),提出疫病经呼吸传播的病因。

瘟疫的由来,一直被认为是「非其时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寒而反大温,得非时之气,长幼之病相似,以为疫」。

吴有性认为:「寒热温凉乃四时之常,因风雨阴晴,稍为损益,假令秋热必多晴,春寒因多雨,较之亦天地之常事,未必多疫。伤寒与中暑,感天地之常气,疫者感天地疠气,在岁有多寡,在方隅有厚薄,在四时有盛。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

吴有性指瘟疫之因,为无形的疠气(有称戾气、疫气、异气),从口鼻进入人体,具有强烈传染性,人或动物对某种疠气具有不同的感受性,提出以「三消饮」及「白虎汤」作治疗。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