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的別名多,有些非常相近,容易使人混淆;更有些是與外地的草藥名稱類似,卻是功效完全不同,如果以「差不多」心態來看中藥,除了不能對症治病,更可能危害健康。
中藥升麻是一種常用的辛涼解表藥,別名甚多,例如:周升麻、綠升麻、興安升麻、川升麻、西升麻、南升麻之類,以上各個不同的別名多是因為不同地源種出不同植物的關係而命名,又或是不同的醫書有不同的記載,其藥用功能大致相同。不過,西方亦有黑升麻(多見於北美),而這種升麻和中藥升麻卻是完完全全兩種不同的藥物,對症治療不同,功能亦迥然有異。
三種升麻植
升麻為雙子葉植物毛莨科植物藥升麻的根狀莖,2005年版的《中國藥典》訂定升麻的三種基原植物 —— 草本植物升麻、興安升麻和大三葉升麻。秋季採挖,除去泥沙及鬚根後曬乾。升麻為中藥著名解表藥物之一,在中國分布甚廣,名稱亦因不同地區所使用不同植物而略有差異。多見於雲南、貴州、四川、湖北、青海、甘肅、陝西、山西,而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也有出產。因為產地不同,植物的形態性狀有別,有人以地域區分西升麻、北升麻、關升麻。此外,廣東福建以菊科植物麻花頭的根當作升麻使用,習稱廣東升麻或廣升麻。除以植物分類,也會以植物基原分成原植物升麻、興安升麻和大三葉升麻。又因為正品升麻常稱為綠升麻,醫師臨床都會寫「升麻」或是「綠升麻」,這是因為一般認為綠升麻品質較佳之故。
性味與產地
升麻味甘、辛、微苦,入肺、脾、胃經。有升陽、發表透疹、清熱解毒的功能。常用來治療頭痛寒熱、口瘡喉痛、麻疹不透、中氣下陷、久瀉久痢、癰腫瘡毒。
升麻雖然稱為「麻」,卻其實與大麻沒有甚麼關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其葉如麻,其性上升,故名為升麻」。升麻最早載於《名醫別錄》,被列為上品藥,「升麻,生益州山谷。二月、八月採根,曬乾」。陶弘景曰:「舊出寧州者第一,形細而黑,極堅實,頃無復有,今惟出益州,好者細削皮青綠色,謂之雞骨升麻。北部間亦有,形又虛大黃色。建平間亦有,形大而味薄,不堪用」。《神農本草經》:「味甘平,主解百毒,殺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邪蠱毒,久服不夭,輕身長年,一名周升麻,生山谷」。《本草綱目》:「消斑疹、行瘀血,治陽陷眩暈,胸脅虛痛,久泄,下痢後重,遺濁,帶下崩中,血淋下血,陰痿足寒」。《本草圖經》:「升麻,今蜀、漢、陝西、淮南州群皆有之,以蜀川者為勝」。
醫家論藥
- 《本草綱目》:「升麻引陽明清氣上行,柴胡引少陽清氣上行,此乃稟賦素弱、元氣虛餒,乃勞役飢飽、生冷內傷,脾胃引經最要藥也。」
- 《醫學啟源》:「升麻,若補其脾胃,非此為引不能補;若得葱白、香芷之類,亦能走手陽明、太陽,能解肌肉間熱,此手足陽明傷風之藥」。
- 《本草求真》:「升麻專入脾胃,兼入肺、大腸。似與葛根一類,但此辛甘微苦,能引葱白入肺,發散風寒出汗。引石膏能治陽明頂顛頭痛、齒痛;引參、耆能入脾胃補脾,且同柴胡能引歸、耆、白朮甘溫之藥,以補衛氣之散,而其表,不似葛根功專入胃,升津解肌而引諸藥以實衛氣……升麻佐於葛根,則入陽明升津解肌有效;同柴胡升氣,則柴胡能升少陽膽經之陽,升麻能升陽明胃經之陽,一左一右,相需而成」。
成分與功能
不同的升麻所含的物質頗不盡同,正升麻含升麻鹼、水楊酸、鞣質、樹脂、咖啡酸、阿魏酸。興安升麻含升麻素、生物鹼、醣類、有機酸、樹脂、異阿魏酸、阿魏酸和咖啡酸。大三葉升麻含生物鹼、升麻素等。功能大致如下:
- 解熱降溫 —— 異阿魏酸可降低體溫,對傷寒、副傷寒疫苗所致的發熱有明顯解熱作用。
- 抗菌 —— 現代醫學發現升麻提取物含阿魏酸,具有解熱、鎮痛、抗炎等功效,對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降壓 —— 升麻可降血壓,抑制心肌,有減慢心率作用。
- 鎮靜抗驚厥 —— 升麻提取物有鎮靜作用,異阿魏酸可鎮靜動物的中樞神經,減緩運動能力,而且毒性不高。
升麻方劑
普濟消毒飲
源於《東垣試效方》,由黃芩、黃連、陳皮、甘草、玄參、柴胡、桔梗、連翹、板藍根、馬勃、牛蒡子、薄荷、僵蠶及升麻組成。治惡寒發熱、頭面紅腫灼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紅苔白黃,脈浮數有力。方中升麻與柴胡配伍疏散風熱,引諸藥上達頭面使風熱疫毒之邪宣散透發。
補中益氣湯
源於李東垣《脾胃論》,由黃耆、黨參、生薑、甘草、當歸、白朮、陳皮、升麻、柴胡、大棗組成。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而引起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久瀉脫水等,亦用於治內臟各種下垂病,如胃下垂、子宮下垂及脫肛等。
清胃散
亦是源於李東垣《脾胃論》,由生地黃、當歸身、牡丹皮、黃連及升麻組成,可清胃涼血,治胃中積熱、上下牙痛不可忍,牽引頭部,滿面發熱,或牙齦紅腫,潰爛出血,或唇口腮頰腫痛,口氣臭熱,口舌乾燥,舌紅苔黃,脈滑大而散。現代亦有用於治療三叉神經痛、口腔炎、牙周炎等。
升麻葛根湯
源出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著名方劑,組成的藥物不多,有升麻、葛根、芍藥、甘草、生薑。是中醫兒科常用來治療麻疹的方劑。主治發熱、頭痛、無汗、惡寒、眼痛鼻乾,不能臥。用於痘瘡、麻疹、斑疹眼充血、扁桃腺炎、斑疹不透,口渴無汗。除治麻疹外,亦治帶狀泡疹、單純性瘡疹、水痘、腹瀉、急性細菌性痢疾等。
用藥禁忌
升麻為提升陽氣藥物,用藥的禁忌頗多。《本草正義》:「升麻能發散陽明肌腠之風邪,透表發汗,其力頗大,惟表邪之鬱遏者宜之,而陽熱自內發者,不可妄試。又上升之性,能除顛頂風寒之頭痛,然亦惟風寒外邪宜之,而上凌之頭痛,又為大忌」。
《本草經疏》:「凡吐血鼻衄,咳嗽多痰,陰虛火動,腎經不足,及氣逆嘔吐,驚悸怔忡,癲狂等病,法咸忌之」。《得配本草》:「傷寒初病太陽,痘疹見標,下元不足,陰虛火炎,四者禁用」。
劑量過大可出現頭痛、震顫、四肢抽搐,甚至可發生心臟抑制、血壓下降、呼吸困難。中毒反應主要症狀是抑制運動及中樞神經,處理為催吐、洗胃。3
李東垣
李東垣,名杲,為金元時代著名醫學家,拜張元素為師,認為人體內在若元氣充足,則不會有疾病的發生,而元氣是否充足,則在於脾胃是否健康,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創補土派,著作頗多,其《脾胃論》被後世奉為補土派之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