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天,许多人都会想到进补,尤其身体虚弱或是大病初愈,更想吃些中药调理体质。中药里当然不乏补药,但却不是所有补药都适合体弱患者。
上一辈常说太子也吃不坏的清润滋阴,健脾开胃,补而不燥药材,才适合不同体质的人。
参与进补可说关系密切,几乎一想到进补,人参是必然首选,而且但凡与「参」扯上关系都被认定为补品。其实以「参」为名的中药有十多种,有些效果不及人参,却与人参性味近似;亦有些只因外形与人参相似而被称为「参」,却非大补药物。所以,凡「参」必补的观念并不正确。
「参」不一定补
参类中药有一大串,除了补中益气的丹参、党参、元参、太子参外,还有降火生津的西洋参,及平补药物沙参。
沙参虽然被称为「参」,却没有人参或是太子参的大补功能,而是平常百姓的常用中药,尤其多与玉竹同用作为养胃清肺食疗,分南沙参和北沙参两大类。南、北沙参在清代之前没有太明显区分,入药亦多混用,至清康熙时,《本经逢源》把南、北沙参加以区别。一般惯例,药物的南、北分类多以产地来区分,但南、北沙参出产的地域广泛且争议多,故以原植物来分辨会较清晰,至于哪一种沙参较优,传统用药惯常以北方药品较为优胜。沙参南、北科属及功效有别,而且原植物多,多年来医药家不断考证原植物,可简述如下:
北沙参
繖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主要为人工栽培品种,生长于海岸沙地或是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产于辽宁、山东、福建、广东,以山东莱阳胡城所产的沙参最为著名,称莱阳沙参。北沙参虽然有些是产于南方(如广东、福建),但因为原植物的关系,故仍称为北沙参。
《增注本草从新》:「北沙参,甘苦微寒,味淡体轻。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金受火刑者宜之。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之阴,肺热者用之。白实长大者良。恶防己,反藜芦。」
南沙参
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轮叶沙参及沙参的干燥根,栽培及野生皆有,轮叶沙参多产于贵州、江苏及浙江,贵州产量最多,而江浙则质量较佳。南沙参因外形与人参相近,以前曾被误认为人参,亦有考证草药的专家认为南沙参才是正宗沙参。
《增注本草从新》:「南沙参,功同北沙参,而力稍逊。色稍黄,形稍瘦小而短,近有一种味带辣者不可用,产亳州。」
南北沙参的争议
关于南沙参与北沙参何者为道地正宗?为甚么明明产地在南方的沙参会被称为北沙参?究竟清朝以前医书所说的「北沙参」是不是现时的繖形科植物北沙参?直到现在,中医药学家仍是意见纷纭,争议不辍。据中国卫生部的指引,北沙参是可用于保健食品的药品名单,而《中国药典》2005年版记载,北沙参为繖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南、北沙参的原植物自此一锤定音,不过,亦有中医师认为桔梗科沙参才是正道,故于处方时或会写明用南沙参。
医家论沙参
- 陶弘景:「沙参与人参、玄参、丹参、苦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疗颇同,故皆有参名。」
- 李时珍:「沙参白色,宜于沙地,故名。」
- 《本草汇言》:「治一切阴虚火炎,似虚似实,逆气不降,清气不升。」
- 张元素:「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取其味甘也。」
- 王好古:「沙参味微苦,厥阴本经之药,又为脾经气分药,微苦补阴,甘则补阳……盖人参性温,补五脏之阳;沙参性寒,补五脏之阴。」
- 《神农本草经》:「气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沙参气微寒,禀水气而入肾,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谓其得水气,以泻心火之有余也。」
功能与归经
中医认为,沙参性味甘而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适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症及温热病热伤胃阴,或久病阴虚津亏致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
沙参以粗细均匀、长短一致,色黄白者为佳。南、北沙参均有清养肺胃之功。北沙参质坚性寒,富有脂液;南沙参空松而肥,气味轻清。现代有研究认为,两种沙参都有养阴功效,却各擅胜场。《本草便读》中对两种沙参有不同评价,「清养之功,北逊于南;润降之性,南不及北」。有现代学者以三十多种沙参原植物来比较南、北沙参的基源及功效,发现南沙参的基源较为复杂,北沙参的植物基源则非常一致。至于功效方面,南沙参的袪痰效果比北沙参好,而北沙参的止咳效果则比南沙参为佳。
沙参的应用
沙参为润肺良药,中医临床上多用于肺阴虚肺热咳嗽,干咳少痰,或痨嗽久咳,咽干声哑等,沙参能养肺阴清燥热,常与麦冬、玉竹、天花粉或川贝母等同用。
沙参有养胃阴清胃热,生津液之功,可用于胃阴虚或热伤胃阴,津液不足的口渴咽干、舌质红绛、胃隐痛、干呕等,常配麦冬或石斛同用。
空沙参
除了南沙参和北沙参,中国药书还记载了一种与沙参很相似的植物,名为空沙参。空沙参是桔梗科植物荠苨的根,为多年生草本,别名杏叶沙参、杏参,亦有称为甜桔梗。苏颂的《本草图经》对空沙参有颇明确的记载:「荠苨,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川、蜀、江、浙皆有之。春生苗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似桔梗根,但无心为异。」杏叶沙参为中国的特有植物,生长于海拔800-2000米地区,以山坡草地为主,目前仍未能以人工栽种。
在中国古时,因为人参的药效及价值高,在不同地区会使用一些与人参外形相似的植物替代人参,其中不乏奸商鱼目混珠。不同的参类功能当然有异,荠苨,《本草从新》称为空沙参,「甘淡微寒,解百药毒,利肺气,和中明目,主咳嗽。消渴强中。」
空沙参因为个头肥大,亦有人把它归纳为南沙参,但空沙参与沙参其实有差异,而且性味与功效亦不同。空沙参味甘寒,无毒,入肺、脾经,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治燥咳喉痛。
李时珍《本草纲目》:「荠苨(空沙参)寒而利肺,甘而解毒,乃良品也,而世不知用,惜哉。人参、党参、土人参、洋人参、荠苨、沙参、桔梗相似,不可不辨。沙参体虚无心而味淡;荠苨体虚无心而味甘;桔梗体坚有心而味苦,党参体实有心而味甘;土人参体实有心而味甘淡;人参体实有心而味甘,微带苦,自有余味;洋参虽似糙参但气不香。」从以上文字,可谓简单地道出不同参类的异同。
北沙参受追捧
南沙参与北沙参性味及功效相近,常有互用,就是药材舖的人也不一定分得出南、北沙参,因为北沙参较受欢迎,故商户推销多以北沙参为名。沙参虽可清肺火,唯风寒作嗽及肺胃虚寒者忌用。3
补而不燥清补凉
台湾人和北方人都喜欢大补,进补多选鹿茸、当归、红参之类补气行血药物;香港人喜欢清补,润而不燥的汤水最合脾胃,故此,健脾利水的清补凉在香港便四季皆宜。
清补凉是南方特色汤水,主要材料有沙参、玉竹、莲子、百合、茨实、淮山、薏米及圆肉,亦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减,具有药食两用的价值,有清热润肺、滋补养胃功效。清补凉可以配搭多种肉类,无论猪肉、鸡、鸭,均能带出美味,更可以用作煮糖水,冷热皆宜,亦可以用来煮粥,弹性相当高。
体质较差的小朋友,病后脾胃功能低下的人不宜吃太过滋补油腻的食物或大补的补品,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平补的清补凉对病后体虚或是病人虚劳咳喘,毋疑是药食两用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