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易致口腔黏膜炎

0
3671
views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資料,癌症的發病率在香港有持續上升的趨勢,2013年度錄得28936宗新症,比2012年高出近4%。就過去10年(2003-2013)平均每年上升3.1%,而人口增長卻只有0.7%。

射治療(電療)和化學治療(化療)至今仍然是癌症臨床治療的兩大支柱;然而,口腔黏膜炎是電療及化療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在接受頭頸癌(口腔癌、鼻咽癌、咽喉癌以及甲狀腺癌等等)治療的病人中尤其普遍。

化療電療對黏膜的影響

電療是透過高能量射線照射腫瘤細胞,穿透腫瘤內的去氧核醣核酸(DNA),使腫瘤細胞破壞死亡。如果腫瘤比較接近口腔(如鼻咽癌),接受放射線的劑量較高,便會破壞口腔黏膜。電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惡心、嘔吐、味覺改變、口腔黏膜變乾、潰瘍;其次是皮膚乾燥、發炎、脫髮和疲倦等。

化療則是針對一些生長較快的細胞,一般是透過靜脈注射或口服形式把藥物送進體內殺滅腫瘤細胞,唯亦會影響正常的細胞引起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為惡心、嘔吐、腹瀉及口腔黏膜潰瘍。此外,骨髓功能減弱會導致白血球下降,免疫力減弱,令病人較易受感染而可能需延遲或終止療程,影響治療成效。由於口腔黏膜是一些生長較快的細胞,故亦會受到化療藥物的影響,若正常的修復過程追不上治療時造成嚴重脫落,就會出現口腔黏膜發炎,嚴重會導致細菌感染。

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表示:「當癌症病人接受化療及電療時,岀現副作用是十分常見。」電療對口腔黏膜組織造成的損傷與累積的放射劑量有明顯關係,就化療而言,口腔黏膜炎通常岀現於接受化療後第4-5天,直至第7-10天潰瘍便會出現、擴大增加,形成潰瘍層(Ulcerated Zones)。歐洲腫瘤護理學會指出,40%病人在接受化療時會出現口腔黏膜炎,而頭頸癌病人接受高劑量電療時,口腔黏膜炎的出現率更高達百分百。

世界衛生組織(WHO)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分別按照口腔黏膜炎的嚴重程度而分為五個等級,病人不單會感到口腔灼熱、紅腫和疼痛,情況嚴重者還會出現咀嚼及吞嚥困難、唾液腺功能受影響,以及味覺改變,令病人失去食欲,嚴重者甚至不能從正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營養,令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機會。

一項臨床研究顯示,近半接受電療或化療的病人,或者同時進行電療和化療的病人,均會岀現3-4級的嚴重口腔黏膜炎,而治療的副作用及情緒都有可能令病人失去胃口,甚至影響吞嚥。

預防口腔黏膜炎

癌症會改變病人的新陳代謝,導致過度消耗能量;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因情緒或治療副作用,亦會導致胃口不佳使體重下降,因此,病人需要吸收足夠營養以保持體力達至預期的治療效果。有醫學臨床研究指出免疫營養可提升病人抵抗力,更可減低化療及電療期間出現嚴重黏膜炎的發生率,使病人有足夠能量支持及完成治療。

美國癌症協會指出,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若吃得好和營養足夠,有六大好處:

  • 心情比較愉快
  • 保持體力和活力
  • 維持體重,幫助身體儲存養分。
  • 比較能承受癌症治療帶來的副作用
  • 減少感染風險
  • 加速傷口愈合,促進復原。

不要誤信坊間傳言

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中,約有八成病人會面臨體重下降問題,尤其需要攝取熱量及蛋白質,可避免體重減輕、組織耗損或癌症惡病質(Cancer Cachexia)的發生。澳洲註冊營養師林思為建議:「正在接受癌症治療(外科手術、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的成年病人,每天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1.5克蛋白質及35卡路里熱量。」

坊間常誤傳,進食營養食物會加快癌細胞生長的速度;又常聽說,不吃東西可以「餓死」癌細胞。營養師林思為指,營養不良是癌症病人最常發生的問題,是造成癌症病人情況每況愈下的原因,除影響治療,造成病情惡化外,更增加死亡風險及降低生活質素。

美國註冊營養師張翠芬表示蛋白質可從肉類、海鮮類、蛋類、豆類和奶類等攝取,建議在飲食中加入高熱量食物,在烹調時加添適量油分以增加口感及熱量。在每天的主餐之外,增加餐與餐之間的小食如三文治、蛋糕、甜品和乳酪等,亦可考慮選擇雪糕、雪條、布甸、芝麻糊和燉鮮奶等容易入口及吞嚥的甜品。

癌症病人在接受治療期間,應維持足夠的營養,因營養充足可以提升病人在治療過程的抵抗力,也可加速受損組織的重建。若病人的食量下降或無法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到一天所需的各類營養素,現時市面上有多種營養補充品,可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