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除了是流感高發期,也是急性缺血性中風的高發期,溶血藥劑治療雖然有效,但必須爭取在黃金6小時內進行,動脈血栓切除術逐漸成熟,把救治的黃金期大大延長。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曾經有人在手機應用程式中發出「中風指引」,內容除了提醒注意中風症狀外,還指示必須在3個小時內緊急到某幾家醫院,更必須指示醫生為患者注射溶血劑等等。內容雖是不盡不實不可採信,但「緊急送院」卻是真確無誤,因為缺血性中風病人若能在早期接受治療,可大大減低中風的後遺症。
缺血性中風(Acute Ischemic Stroke)治療的黃金時間是3-6小時,主要是靜脈注射溶血劑,如發病6小時內的病人也可在靜脈注射溶血劑基礎上聯合動脈血栓切除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和美國中風協會(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最近更新了急性缺血性中風治療指引,將治療的「時間窗」從6個小時延長至24個小時。新指引建議,病人可考慮接受動脈血栓切除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及靜脈注射溶血劑。新指引是根據備受矚目的DAWN實驗(Thrombectomy 6 to 24 Hours after Stroke with a Mismatch between Deficit and Infarct)結果顯示,中風後24小時,經過嚴格篩選的病人,接受動脈血栓切除術仍有良好效果。
矚目的DAWN實驗
DAWN實驗是設計用來評估使用動脈血栓切除術治療中風病人90天的功能性結果,並與只接受藥物治療的病人進行對比,結果是接受動脈血栓切除術比只以藥物控制對患者更有效益。全新指引意味著更多病人可根據其臨床表現而決定治療方案,而非單獨嚴格地以時間來判斷,更新指引亦表明,可有更多中風病人有條件接受治療。
動脈血栓切除術或稱機械性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即是醫生使用支架裝置在受到阻塞的血管中移除血栓。手術屬介入性治療,適用於切除體積較大且難以溶解的血塊。動脈血栓切除裝置是一種體積小、採用支架形狀及附在幼線上的醫療設備,利用X光引導的微創手術。切除手術進程其實類似通波仔,醫生將微細小管經患者的大腿股動脈進入大腦中血流受阻的動脈位置,以支架固定血栓,並將血栓從病人血管中移出。簡而言之,手術原理與俗稱「通波仔」的血管介入術相若,需要放射診斷及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聯手,利用儀器以機械方式直接從血管取出血塊,恢復腦部供血。唯進程路遠(由大腿股動脈至腦血管),手術精細需時,亦有一定風險。
動脈血栓切除術早於2012年8月已獲得FDA(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用於對缺血性中風病人進行血管重建,如今已經被用於全球數以千計的病人身上,惟缺血性中風病人接受動脈血栓切除術治療的仍不到十分之一。
缺血性中風
在腦部動脈被血塊或其他物質(例如脂肪物質 —— 斑塊)堵塞之時,就會發生缺血性中風。血管是將血液、氧氣和養分運送至身體各處和腦部的通路,當血栓阻塞血管,血液和氧氣供應不足之時,腦部便無法正常運作。根據中風嚴重程度的不同和腦部受影響區域的差異,腦功能受損或是死亡都有可能發生。世界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表示,全球約有600萬人的死亡與缺血性中風相關。現時治療方法日見進步,中風的死亡率及致殘率亦逐漸減低,例如溶血劑可溶掉血管內的血栓,在病發6個小時內接受治療,患者的復原效果良好。現時動脈血栓切除術(清除引發中風血塊的手術)把治療的黃金期延長,有望拯救生命並減少病人殘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