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感染率青年人及中年女性偏高

0
3723
views

香港大學醫學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於2014-2016年期間進行了全港首個性病和性健康普查研究,發現在過去12個月有性生活的18-26歲女性中,沙眼衣原體(以下簡稱「衣原體」)感染率高達6%;18-26歲的男性和40-49歲女性的感染率亦分別為5%及4%。

次為香港首次進行的性病和性健康調查普查研究,由「醫療衛生研究基金」資助,目的是調查香港18-49歲居民的衣原體感染率和危險因素。研究團隊根據2011年的區議會選區分界圖的412個分區人口分布,結合地理空間,建立抽樣框架。研究人員從每個家庭招募一名18-49歲的受訪者,透過電腦輔助面談調查問卷,回答有關性行為和一般健康問題,受訪者並需提供尿液樣本以進行衣原體和淋病奈瑟氏菌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檢測。

香港特有U型感染

研究成功訪問及檢測了881名參與者,發現香港衣原體的整體感染率為1.4%,與西方國家的感染率相若。但是在過去12個月有性生活的香港青年男女(18-26歲)中,感染率卻分別高達5.8%和4.9%。

此外,研究團隊從結果中發現香港特有的「U」形感染率,即過去12個月有性生活的青年和中年女性(40-49歲)中,同時出現高感染率。香港大學醫學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臨床副教授黃志威醫生指出:「U形感染率的情況也曾在香港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研究中發現。研究團隊推測,中年夫妻較多出現家庭問題,有機會導致他們尋找新的伴侶,並容易發生沒有安全措施保護的性行為。」

過去12個月有性生活的女性中,青年女性(18-26歲)感染機會是30-39歲女性的25倍;獨居女性的感染率比非獨居的女性高出9倍;在過去12個月內,女性的伴侶如曾外遊,其感染率亦比伴侶沒有外遊的女性高約5倍。

性接觸傳播衣原體

衣原體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性傳染病,由 「沙眼衣原體」(Chlamydia trachomatis)細菌所致,經由與患者發生性接觸傳播。衣原體是全球最常見須呈報的性病,亦是歐盟和美國最常見及須呈報的傳染性疾病之一。然而,此病在香港則屬毋須呈報性傳播感染個案。由於一般市民對此疾病認知不足,加上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病徵,即使染病亦不會察覺,亦沒有接受治療,繼而傳染給伴侶。

感染衣原體會增加感染愛滋病的風險,如未有及時接受治療,嚴重的男性患者會引致睪丸炎、精囊炎、輸精管炎及不育等;女性則會導致宮頸黏膜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宮外孕和不孕等。如衣原體隱藏體內,即使成功懷孕,分娩時細菌會經產道傳染給嬰兒,使嬰兒患上衣原體眼睛結膜炎或肺炎。在男性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女性感染宮頸黏膜炎個案中,一半是由衣原體感染所致。不幸的是,高達80%的女性和25%的男性感染衣原體後並無明顯症狀。然而,如果患者及早接受治療,衣原體並非不治之症,患者只要服用經由醫生處方的抗生素便可治愈。在預防方面,只要每次性接觸時正確使用安全套,便可減低受感染的機會。

2011年英國衣原體整體感染率為1.5%,而16-24歲有性經驗的女性和男性的感染率分別為3.1%和2.3%。美國2007-2012年的資料顯示,女性和男性的衣原體整體感染率分別為2%和1.4%,有性經驗的女性(20-24歲)為2.9%。根據中國已知唯一基於普通人群的研究,即1999-2000年開展的中國健康與家庭生活調查發現,20-64歲女性中衣原體的感染率為2.6%,男性為2.1%;有性經驗的25-34歲的女性感染率約為3.4%,男性為3.9%。

建議

是次研究發現,在過去12個月有性生活的香港青年人以及中年女性中的衣原體感染率均較高。研究團隊建議日後應考慮針對過去12個月有性生活的人士進行定期篩查,以便及早發現及轉介衣原體感染患者接受治療,可有效控制衣原體在社區傳播。此外,研究團隊建議針對高危群體,如青年人和中年女士,加強性傳播感染的宣傳和教育工作。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