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命品質 研究指中國需融入紓緩治療

0
2167
views

人生不離生老病死,如何走好最後一程一直備受社會忽視,尤其在貧困落後的國家。一項新的研究認為,紓緩治療應該擴展到中國各地,融入中國的醫療保健系統,而且更應注重非惡性疾病的治療。

究人員發現,隨著人口迅速老齡化,大中華區(香港、澳門、中國大陸和台灣)愈來愈需要紓緩治療(Palliative Care),改善生命品質,減少疼痛、焦慮和抑鬱。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專家呼籲開展更多研究,以了解病患者在生命結束時疼痛控制不良的原因,並指出鴉片類藥物的低使用,可能是源於廣泛地使用中藥控制疼痛。

研究人員分析了所有相關的現有研究,並在《疼痛與症狀管理雜誌》上發表研究結果,指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在作出生命終止的護理決策時,親屬的觀點起著重要作用。當患者家庭成員的意見與醫療專業建議相左時,對醫護人員帶來重大挑戰。

對於認知障礙症(癡呆症)患者,研究更呼籲採取一系列政策介入,包括提前護理規劃、家庭紓緩治療和醫療機構式護理。

聯合作者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郭平博士認為:「紓緩治療干預措施的評估表明,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減輕疼痛、焦慮和抑鬱感有積極作用,從而降低了再次入院的時間和治療成本。然而,我們在理解方面仍有差距,需要進一步研究試驗、對非惡性疾病患者的紓緩治療以及確定專科紓緩治療與社區服務之間的夥伴關係。」

「對於在該地區建立具有文化適應性的紓緩治療服務,並確保治療能夠整合到現有的醫療體系之內為大中華區所有需要的個人和社區提供服務,國家政策支持至關重要。」

9個關鍵主題相關研究

  1. 患者需要更好的疼痛控制 —— 在2,185名晚期癌症患者中,9%人報告說他們常有疼痛,1,370名晚期癌症患者中,47.4%人報告說,他們疼痛緩解情況不理想。
  2. 患者需要減少積極的治療護理 —— 病人報告說,他們希望和平及自然死亡,避免過度治療。
  3. 確定和滿足首選的護理和死亡地點 —— 家是首選的死亡地點,但接受家庭臨終關懷的障礙使這種希望變得困難。
  4. 患者需要知道真相 —— 家人經常對患者隱瞞預後情況,認為披露病情是不適當的;但患者認為,負面的情緒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預後,無法作出知情的選擇。
  5. 患者需要身體、情感和精神支援 —— 症狀緩解欠佳與患者健康惡化有關,因此,患者經常有睡眠紊亂、疲倦、嗜睡、精神錯亂和呼吸困難困擾。
  6. 醫療保健專業人員需要培訓 —— 在中國,照顧末期癌症患者的保健專業人員說,他們需要培養更好的臨終溝通、心理護理、消除患者迷思和恐懼的技巧。
  7. 非正式護理人員需要臨終護理教育 —— 家庭中的丈夫和妻子表示需要更多醫學知識,因為他們都可能必須參與癌症護理。
  8. 非正式護理人員需要減輕護理負擔 —— 家庭的照顧者需要幫助,以減輕負擔,令他們在照顧晚期親人的職責與家庭、工作的角色和義務之間取得平衡。
  9. 缺乏國家政策支援 —— 腫瘤科保健專業人員承認晚期患者及其家屬的需要,但由於缺乏相關的政策和立法,難以實施各項措施。

紓緩治療被忽視

紓緩治療是一項人權,卻是全球衛生一個被忽視的層面。預測顯示,到2060年與健康有關的嚴重痛苦預計將從2600萬人增加至4800萬人。這些人大多數(83%)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在中上收入國家,例如現時的中國大陸,人民在生命結束時與健康有關的嚴重痛苦預計將增加87%。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