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種疾病年青化,社會大眾對急救意識亦開始提升。但相比亞洲鄰近城市,香港人對急救或心肺復甦訓練的認知仍然薄弱。心肺復甦可於危急時搶救生命,對突發性心臟病患者尤有顯效。
心跳停頓(Cardiac Arrest)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其誘因包括吸煙、糖尿病、高膽固醇或血壓過高等問題,所以每個人身邊都可能有潛在病患者。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曾有研究,以工作年紀為例(即約40-60歲人士),一年內出現突發性心肌梗塞達1000人次,經濟損失約19億,而這類病人通過心肺復甦及AED機獲救機會最大。然而,2017年研究發現,於香港發生院外突發性心臟驟停患者存活率僅2.3%,即每44宗個案僅1人可存活至出院。與鄰近的韓國(8%)、台灣(4.6%)、日本(5.2%)低相比,屬嚴重偏低。據香港心臟專科學院資料顯示,本地每年有過千人猝死。香港大學急症醫學部調查發現,面對緊急事故時,97%受訪者都願幫手報警,但不足20%人會為患者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
有見及此,國際扶輪3450地區及香港東北扶輪社早於2016年已與聖約翰救護機構合作,向市民提供免費心肺復甦訓練。香港東北扶輪社社長羅珏瑜指:「2016-2018年我們訓練了約2,000名市民學習心肺復甦。2018-2019年,我們的目標是訓練約1,000位市民,並以學生為主。」
羅珏瑜認為現時大部分歐美國家,甚至亞洲地區的新加坡、日本及南韓,已將心肺復甦及AED機的應用及認知,加入學校課程內;這方面的發展香港相對比較後進,相關知識亦不夠普及,因此希望可把訓練廣及本土的學校。
香港東北扶輪社前社長黃顯榮表示:「希望由年青人的教育開始,將急救知識慢慢推廣。亦希望一班年青人可以有助人的精神。」
有關的心肺復甦訓練會推展至學校,而第一站是皇仁書院。首日訓練已於七月初舉行,約120名中四及中五學生接受訓練,而整個為期一年的計劃,預計將有1,000多名學生將完成訓練課程並取得證書。
香港東北扶輪社前社長王泰鴻醫生分享:「如果市民懂得心肺復甦及恰當地使用AED機,面對緊急事故,在醫護人員到場前可為病者進行急救,大大增加病者的生存機率。」
AED
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的縮寫,也有人稱為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或是傻瓜電擊器,是一個提供給一般非醫護人員,使用於心臟驟停的可攜式急救設備,現時大部分公眾地方及大眾運輸地點皆有設置。
成人心肺復甦法的程序
- 確保現場環境安全,不會對傷病者及急救員構成危險。
- 輕搖傷病者的肩膊和叫喚他
- 如傷病者沒有反應,立即尋求援助。
- 用「按額托顎」手法,一隻手按著傷病者的前額,另一隻手將其下頷尖托起,使頭部後仰(可免舌頭後墜阻礙咽喉),暢通傷病者氣道。如果懷疑傷病者有頭部或頸部受傷,則可用常用於懷疑有頸椎受傷的傷病者的「創傷推顎法」來暢通氣道。
- 將面頰靠近傷病者口鼻大約三厘米檢查呼吸
.觀察:胸腹起伏
.聆聽:呼吸聲
.感覺:用面頰感覺呼吸氣流
同時以食指和中指感覺傷病者喉核的位置,檢查鄰近喉核肌肉帶中間的脈搏,觀察循環徵象,如呼吸、咳嗽及活動。須在10秒內完成上述的檢查工作。
- 如傷病者沒有呼吸、脈搏及循環徵象,立即致電999及到附近提取自動體外去顫器(AED)。
- 與此同時,應立刻施行壓胸法。
- 在完成壓胸三十次後,吸一口氣,用口密封傷病者的口部,吹氣兩次,每次吹氣維時一秒。
- 壓胸及吹氣的比率為三十比二。壓胸速率為每分鐘100次至120次,節拍要均勻。壓胸三十次及吹氣兩次為一循環,約以兩分鐘完成五個循環。
- 如傷病者仍然沒有正常呼吸和脈搏,應繼續施行心肺復甦法,直至有救護人員或其他懂得心肺復甦法人士接替,又或是傷病者已回復呼吸脈搏為止。
- 壓胸時急救員須觀察傷病者的反應及面色。若發覺傷病者有復甦跡象,應立即檢查脈搏及觀察循環徵象;如有脈博,再檢查呼吸,如傷病者有脈搏,但沒有呼吸,應以每分鐘10-12次的速度施行人工呼吸。
備註:雖然心肺復甦法並不複雜,建議必須學習掌握正確技巧,不要隨便按壓傷患者。
自動體外去顫器(AED)使用程序
- 戴上手套,並在十秒內檢查傷病者呼吸脈搏及循環徵象。
- 施行心肺復甦法
- 將去顫器放在傷病者左耳附近,開始進行施救。
- 按下開關/掀開機蓋
- 解開傷病者胸前衣物,確保胸部清潔乾爽。
- 取出電極片,將電極片的保護膠片從接駁點開始的方向脫除,然後根據電極片上印上的指示將電極片緊貼傷病者右鎖骨以下和左乳房下側,避開乳房。
- 提醒周邊人離開傷病者及停止心肺復甦法
- 將電線插頭接駁去顫器,讓去顫器分析心率。
- 如需電擊,大聲提醒各人離開傷病者,同時確定沒有人與傷病者直接或間接接觸。
- 按下「電擊」鍵,電流發放會令傷病者肌肉抽搐。
- 如不需電擊,急救員應為傷病者檢查脈搏及循環徵象,如有需要,再施行心肺復甦法。
- 繼續依照擬定之救治程序處理,在使用去顫器期間,如有任何疑問,立即為傷病者進行心肺復甦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