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很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據國際糖尿病聯盟估計,到了2030年,香港的糖尿病人數將會增至92萬,即大約每八個香港人便有一個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分為兩大類型,分別是糖尿病一型(Diabetes Mellitus Type 1)及糖尿病二型(Diabetes Mellitus Type 2)。糖尿病一型的患者因為身體不能自行製造胰島素,所以病發時間較早,通常青少年期便被確診;而糖尿病二型則通常在中年之後才會發病,一般相信與生活習慣、飲食及遺傳有關。一般所說的「糖尿病」都是指中年後發病的糖尿病二型。
糖尿病的初期病徵並不明顯,估計四成病人不能在早期發現而錯過治療而引致較嚴重的併發症。糖尿病的成因與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習慣及遺傳相關,父母任何一方患糖尿病,子女患的病機會為30%,若父母均有糖尿病,子女的患病機會高達60%。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長期血糖過高會引起多種併發症,其中一項是血管病變(例如心腦血管及周邊小血管),其次是糖尿眼、糖尿腎,還有糖尿病神經病變(Diabetic Neuropathy)。
何謂糖尿病神經病變?
一般認為高血糖是造成神經病變的主要原因,高血糖會影響血管供養,破壞神經線之間的傳導功能。糖尿病神經病變與糖尿病的控制及病程長短有相當關連,隨著病程愈長,糖尿病人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機會亦增加。糖尿病神經病變會影響患者的遠端肢體,如:腿部、腳趾,也可造成消化系統、心臟血管、泌尿系統、性功能與視覺問題。
類型
- 周邊神經病變 ── 損害周邊神經,最常見是足部神經。
- 近側神經病變 ── 影響臀部及大腿神經
- 自主神經病變 ── 腸胃、心跳、血壓、泌尿系統及生殖系統。
- 局部神經病變 ── 影響特定神經或身體任何部位
由於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由於血管受到高血糖長期破壞而致,故此,糖尿病一型患者可能在確診後多年才出現遠端神經病變,而糖尿病二型的患者,由於在確診前可能已是糖尿病前期(IGT)又或確診後血糖水平控制欠佳,故較常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不過,近年發現,就算在確診之後血糖控制良好,仍有發現糖尿神經病變。
症狀與治療
視乎病變的類型和受影響的神經而定,部分患者會出現神經受損,症狀包括遠端肢體無力刺痛、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生殖系統問題。典型症狀是晚間出現腳痛,而除疼痛外,亦較容易出現傷口感染,嚴重造成截肢。
目前尚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以藥物控制疼痛,治療目標應在血糖控制、早期診斷及改善症狀。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唯一可有效減緩神經病變的方法,一般建議平均血糖<7%,初期糖尿病患者應控制在6.5%以下。
甲福明的影響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楊俊業醫生指出,維他命B與神經健康關係密切,維他命B不足會引致神經線病變,影響平衡及記憶力,嚴重會出現亞急性混合退化(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主因雖然高血糖,治療除了降低血糖,亦要管理其他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及飲食習慣會否導致缺乏維他命B。」
現時最常用及最普及的降血糖藥物為甲福明(Metformin),此藥為糖尿病患者首選藥物且沿用多年,雖然安全有效,但卻會影響維他命B12吸收。
「甲福明是很有效的降血糖藥,安全經濟,唯近年有研究指糖尿病患者用藥時間過長且高劑量,體內B12的水平會較低,出現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機會較大。」
楊俊業醫生認為甲福明是一種很有效的降血糖藥,不過,如果服藥多於三年,應注意病人維他命B的水平。糖尿病患者不論年齡及確診時間,均應每年進行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篩查。
澳洲註冊營養師林思為認為,維他命B可從各類食物中吸收,例如全穀類食物、米飯、雞蛋、海鮮、奶類食品及紅肉,從而穩定神經系統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常有兩個極端,有些患者認為既然有服藥控制血糖,便可不必戒口,因而令血糖長期控制不穩;不過,亦有些患者擔心血糖過高而過分戒食,導致營養不足,維他命B亦不足。」
林思為指,只要謹守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上限,進食高纖維食物,便可適量吸收維他命B,毋須過分戒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