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持續社會動蕩影響精神健康

0
2072
views

醫學期刊《刺針》發表一項為期十年的觀察性研究結果顯示,香港發生的持續社會動蕩可能影響當地成年人的精神健康,或令精神及社會心理支援服務需求大幅上升。

港自2019年6月開始經歷由已經撤回的《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所引發的社會動蕩,過去七個月以來,由和平示威演變至暴亂。世界其他地區在出現大規模社會動蕩之後 —— 例如美國2014年發生的密蘇里州聖路易郡佛格森動蕩(Ferguson Unrest)及2015年巴爾的摩動蕩(Baltimore Unrest),都有相關研究報告該處地區人民的抑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的症狀。

患病率與恐襲地區相似

過去十年,香港大學研究人員利用大型的、以人口為基礎的「愛+人」隊列研究,合共收集連續九次的縱向數據,在社會動蕩發生之前、期間和之後評估市民所承受的精神健康負擔。研究人員通過調查問卷評估疑似抑鬱症和懷疑創傷後壓力症(Suspected PTSD),其中包括曾經直接暴露於創傷性事件 —— 如目擊發放催淚彈或目擊肢體暴力情況等的患病率,以及出現抑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症狀的人數比例的變化。研究同時探討與社會動蕩有關的風險因素(已因應調查樣本的社會和人口特徵,以及2019年社會動蕩之前由醫生確診的抑鬱症或焦慮症病史作出調整),並就潛在的醫療需求作出評估。

根據該研究最新估計,於2019年香港出現持續的社會動蕩期間,接受調查的18歲或以上香港居民中,患有疑似抑鬱症(Probable Major Depression)的人數比例,為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前一般社會狀況的五倍。另一方面,出現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狀的人數比例,亦由2015年3月,即「佔領中環運動」完結後估算的5%上升至2019年9-11月的近32%。研究人員指出,其精神病症的患病率與經歷大型災難、武裝衝突或恐怖襲擊的地區相類似。

精神健康狀況受影響的受訪者中,只有少於半數表示會尋求專業協助,但研究人員估算,對公營醫療系統所提供的精神健康服務需求可能增加約12%。因此精神健康服務提供者應該為此作準備,並有需要增加相關服務。

共同領導此項研究的港大醫學院梁卓偉教授指出:「香港顯然缺乏足夠資源面對額外的精神健康服務需求。香港精神科醫生的人均比例大約只有英國一半,而此前公營醫療門診服務的平均輪候時間最長達64周。我們有需要增加精神健康及社會支援服務的供應。」

常關注政治事件者高危

此項研究是全球規模最大及跟進時間最長、針對社會動蕩對當地人口精神健康影響的前瞻性隊列研究(Cohort Study)。不過,研究人員指出,在評估社會動蕩對精神健康的影響時,受到多項數據以及研究方法上的限制,當中包括用作評估抑鬱症及創傷後壓力症的工具潛在量度誤差;多項關於受影響者尋求專業協助行為上的假設;精神病理學;以及社會動蕩的持續時間及性質皆有可能影響有關估算的準確度。

研究人員表示是次研究的發現只提供觀察性關聯而非因果關係,並指出是項研究有不少局限,包括可能低估了香港人口實際上承受的精神負擔,因有關研究並無包括事件佔相當比重的18歲以下示威者,同時亦沒有特別過度採樣(Oversampling)評估警務人員的精神健康。研究亦顯示,每天使用社交媒體兩小時或以上來關注社會政治新聞和事件的成人,有較高風險患上疑似抑鬱症或懷疑創傷後壓力症。不過,家庭的支持或可緩衝壓力對精神健康的負面影響,或能有效地減低患上抑鬱症的風險。

共同領導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臨床助理教授倪宇軒醫生表示:「隨著全球多個主要城市,包括巴塞隆拿、德里、巴黎和聖地亞哥等地於2019年內均先後發生社會動蕩事件,了解社會動蕩如何影響人口精神健康在公共衛生層面上尤其重要。」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