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促關注在囚青少年健康

0
2544
views

院舍兒童及在囚青少年的健康狀況通常未受重視,尤其精神健康,在囚青少年的風險比一般青少年高,兒科醫生建議引入常規健康篩檢,保障院舍兒童及在囚青少年身心健康。

童健康包括身體、精神、教育及社交健康,除了家庭或社區中的兒童,更包括生活在院舍、感化及懲教院所的兒童及青少年。然而,院舍兒童及在囚青少年的健康狀況通常未受重視。香港兒科醫學會及香港兒科基金就居住在院舍、感化及懲教院所的兒童和青少年的權利及身心健康,召開「兒童健康政策監察小組」跨專業會議,希望盡早為院舍兒童及在囚青少年找出潛在健康問題,並及早處理,讓在特殊情況下生活的兒童及青少年同樣享有健康成長及發展的權利,緩減日後回歸社會可能出現的問題。

十多名來自不同專業界別的成員,包括兒科醫生、兒科護士、教育界人士、臨床心理學家、律師及社工,透過系統性研究,分析這些在特殊情況下生活的兒童及青少年所面對之健康威脅,發現現有機制沒有跟進他們的健康需要。

本港每年有數千名生活在院舍、感化及懲教院所的兒童及青少年,根據國際研究顯示,生活在院舍及懲教院所的青少年,因為接觸較多高危行為,如濫藥、性行為、暴力等,其健康風險較一般青少年高,30-39%青少年在被拘留時已有身體健康問題。

專家小組認為在囚青少年的健康問題受到忽略;雖然院所有提供一般醫療服務,但這些兒童及青少年除疾病外,個人發展、行為或情緒問題亦需關顧。尤其是精神健康,國際研究指出,有40-95%的兒童及青少年入住院舍前已有情緒問題。專家小組引述研究顯示,在囚青少年有一項或多項精神健康問題比率高達81%。

香港兒科醫學會前會長及香港兒科基金秘書長王曉莉醫生引述研究,四至五成在囚青少年有濫藥問題,自殺或自殘傾向的比率高達63%。目前本港院舍兒童及在囚青少年沒有得到系統性的健康篩檢及精神評估,以致上述健康風險不被察覺。加上在院舍及在囚時,缺乏父母照顧需要,又遠離家人和熟悉環境,身心備受挑戰。若沒有妥善護理,直接影響成年後的身心健康。

「我們建議在青少年進入院舍或懲教院所48小時內,為他們進行健康篩檢,特別是精神健康及高危行為的評估,盡快治療緊急狀況和安排持續使用藥物的需要。」

個人發展也是現今兒童面對新型健康風險的重要一環。不過,專家小組發現,在拘留受審或候判期間,青少年未能受教育和培訓,而部分人的拘留受審時間更長達6個月至3年。

王曉莉醫生指:「我們認為所有被拘留的青少年,包括受審或待判,均有學習的權利,當局有責任照顧他們的教育需要。」

近年歐、美、澳洲等廣泛採用「青年司法及公義」(Youth Justice)的概念,強調了解青少年的犯罪動機,並確定危險因素,解決根本問題以建立青少年的抗逆力。各地政府正積極地修改懲教服務的方針,強調「青年司法及公義」,並促進少年犯的身心健康,但本港仍然源用幾十年前的「懲與教」方法,當局應考慮優化措施,與時並進。

香港兒科基金主席兼國際兒科醫學會前會長陳作耘醫生建議:「不論背景,任何兒童和青少年都應被妥善照顧,只是政府沒有制定全面的香港兒童健康政策,以致政策沒有以兒童的利益為首。香港有必要盡快訂立兒童健康政策,並任命兒童事務專員去領導獨立的兒童事務公署,監督和評估兒童健康政策的落實和施政情況。」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