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一直被认为主要透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今年二月,已有研究在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认为粪便可能也是病毒传播的方式。
香港大学医学院外科和儿童与青少年科学系的研究人员与武汉当地医疗团队合作,就244名在2020年1-3月内大部分在武汉闭城期间,于当地被诊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或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2型(SARS-CoV-2)的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趋势研究,并集中比较当中出现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GI)症状与没有胃肠道症状的受感染儿童之临床特征。
研究显示,在所有(244名)受SARS-CoV-2感染的儿童中,有13.9%出现胃肠道症状(根据其他研究,成人的有关比例为11.6%),而年龄较小的儿童(少于两岁)比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另外,研究团队又特别对105名病童的粪便样本进行「即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发现在大约35%的样本之中可以检测到SARS-CoV-2。当中,有出现胃肠道症状的病童,与没有任何胃肠道症状,甚至完全无症状的病童相比,粪便样本中检测出SARS-CoV-2的比率差别不大,均是一致性地偏高。
带领今次研究的港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小儿外科分部主任兼临床副教授黄格元医生表示:「最近有其他在粪便样本中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测到活SARS-CoV-2的发现,以及在患者洗手间中检测到SARS-CoV-2浓度升高的报道,我们这项研究进一步确认SARS-CoV-2经排泄物传播的可能性。在处理所有病童的排泄物时,无论该病童有否出现胃肠道症状,均需要做好预防感染SARS-CoV-2的防护措施。同时,公众也应时刻保持警惕,以防经病人的排泄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是项研究由港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小儿外科分部主任兼临床副教授黄格元医生领导,团队成员包括临床助理教授钟浩宇医生、小儿外科讲座教授谭广亨教授;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名誉导师蔡宇程医生、临床副教授叶柏强医生、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系主任兼临床教授陈志峰教授;药理及药剂学系系主任黄志基教授。项目并得到武汉儿童医院及武汉协和医院团队协助,研究亦于医学期刊《Gut》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