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抑制劑減中風後血腦屏障破壞

0
2461
views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脂肪細胞型脂肪酸結合蛋白(A-FABP)可加劇破壞血腦屏障,令缺血性中風的後果惡化;研究亦證實A-FABP在缺血性中風的恢復期中扮演著負面的作用。

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為半穿透式膜,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可限制血源性物質進入大腦,亦可阻止某些物質通過從而保持腦部穩定,使神經元能正常運作。而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會令血腦屏障破壞,導致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中風(Stroke)是全球永久性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80%以上為缺血性中風。唯一得到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藥物為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香港人多稱為溶血劑。缺血性中風後出現的血腦屏障破壞是令中風後果惡化的關鍵原因,而誘發或促進該過程的主要調節因子尚不明確。

脂肪細胞型脂肪酸結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FABP)是脂肪因子的一種,與多種代謝類疾病如二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心肌梗塞有密切關係,而這些代謝疾病都是引致出現缺血性中風的高危因素。臨床研究顯示,A-FABP與缺血性中風的發展和發病機制有關。

研究有助發展藥物

研究團隊利用剔除了A-FABP基因的小鼠和野生型小鼠進行模擬人類缺血性中風的手術(MCAO),而在另一項實驗中,接受MCAO手術後的野生型小鼠在術後則接受A-FABP選擇性抑制劑。結果顯示,野生型小鼠在手術後,血循環及腦組織的A-FABP水平顯著升高,而外周血單核巨噬細胞及腦內神經膠質細胞則被認為是缺血性中風引起A-FABP增加的主要細胞來源。

研究團隊亦發現,A-FABP基因缺失以及相關抑制劑能夠顯著改善小鼠缺血性中風所引致的腦部損傷,包括減少腦梗死體積、腦水腫、神經缺損以及神經元凋亡,亦能減低由缺血性中風引起的血腦屏障破壞。

實驗證明,A-FABP主要通過增強基質金屬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的表達和活性,降解了緊密連接蛋白,加劇破壞血腦屏障。此發現讓研究人員可進一步了解血腦屏障破壞的機制,有助日後為缺血性中風病人研發有效的治療藥物。

有關研究由香港大學醫 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內科學系、生物醫學學院,以及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廣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國科學院深圳市先進技術研究院以及澳門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完成,相關研究成果已經於《歐洲心臟雜誌》發表。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