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 一线之隔药与毒

0
1401
views

拜电视剧带动,药膳愈来愈多人认识。一些向有盛名的中药当然被人经常挂在口边,连以前不见经传的中药材,也因而得到垂青,就好像附子。附子因为身载剧毒,所以在古时经常被用作杀人工具。那附子的身分,究竟是毒还是药?

如其他带有毒性的中药,附子是一种含有剧毒的药物。如果说凡药三分毒,那附子之毒,则不止三分。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块根上所附生的块状子根,形态宛如儿子附着母亲,因而得附子之名。

毛莨科乌头属多年生草本,块根可以药用,其花色甚美,可供观赏,在中国分布极广。乌头的块根呈倒圆锥形,常侧生一至几个同形子根,在夏秋天时开花,花瓣呈紫色,因花形呈僧鞋状,有僧鞋菊之称,串串垂挂,非常美丽,唯茎叶有毒,根多肉,亦含剧毒。据《国语》载,早在春秋时期,乌头已有用作毒药。

乌头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中国的四川为主产区,湖北及陕西一带也有栽种。乌头多为野生或半野生,也有人工培植,于12月中旬种植,翌年二月左右出苗,七月便有收成,主根入药称川乌或是乌头,侧根(子根)入药称附子。

附子虽然是中国一种著名药材,却也名列第一类毒药。中国内地常有人因为服药不正确或是误将附子作别种药材使用而中毒。炒熟了的附子有强身健体之效,但是生附子却有剧毒,误服足以致命。使用附子,必须深明阴阳至理及药物特性。

附子毒从何来?

附子是乌头的子根,乌头的块根含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这些物质都是毒性很强的双脂类生物碱,因此,乌头和附子作药用时必须经过炮制,减少总生物碱及双脂类生物碱的含量,降低毒性。因为附子必须经过炮制,所以有不同加工而成的盐附子、黑附子和白附子。

盐附子

呈圆锥形,长4-7cm,表面灰黑色,以盐浸泡,每日取出晒晾,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霜,体质变硬。横切面为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

黑附子

又称黑顺片,先以水溶液浸泡数日,再连同浸液煮至透心,以纵纹切片,再用水浸漂,以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然后蒸至出现油面,烘至半干后晒干,再烘干。气微而淡。

白附子

又称白顺片。浸水数日,连同浸液煮透,除去外皮,纵切成厚片,以水浸漂,蒸透后晒至半干,以硫磺熏后再晒干。

归经与功能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纯阳无阴,燥烈有毒。归心、肾、脾经。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痺痛。具有温补脾肾,助阳引水,逐寒袪湿,温经止痛的功效。

附子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生附子是极毒药,常用量与中用量相当接近,必须严格掌握。东汉张仲景可说是应用附子的专家,在他的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附子方多达30多个,其中有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附子泻心汤、大黄附子汤等。张仲景以生附子回阳救逆,以炮附子用于温经扶阳、散寒除湿。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创温脾汤,将附子、大黄、人参、干姜、甘草共组一方,功在温补脾阳,攻下冷积。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中的参附汤,为回阳固脱的代表方剂,是抢救心力衰竭的主方。另外,以生附子、生川乌、生南星、木香等组成的三生饮,则是治疗中风偏瘫的名方。

明代陶华在《伤寒六书》中立回阳救逆汤,方中既有回阳救逆的附子、干姜、肉桂,又有益气生脉的人参、五味子及炙甘草,另加麝香以增强附子的温通开窍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附子附方下记录了可以治疗的104种病证。附子药用价值之广,可想而知。

附子含有乌头碱等生物碱,这些物质有强心、利尿、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及消炎镇痛的作用,但毒性大,且主要是对神经与心脏的损害。中毒的原因是生用、过量及饮用附子。中毒症状多见唇、舌及肢体麻痺,继而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进而昏迷,四肢及颈肌肉痉挛,呼吸急促,肢冷脉弱,血压及体温下降,严重者可致死。

中医方剂的解附子毒方以金银花、绿豆、生甘草,水煎内服。不过,若是在现今医疗方便的社会,附子中毒时必须送院,不要自己尝试解毒。

避免附子中毒

  • 必须使用经过炮制的附子,不要用生品。
  • 不要随便食用含有附子的药方,特别是含有乌头的中成药。
  • 切勿过量用药。张仲景用附子时大约分为三等用量:取附子温经散寒止痛时,用量较多;温补脾肾阳时,用量较少,而用于寒热夹杂,虫积寒聚时,用量可轻可重。所以,用附子除了因人还须因病,万不能一条药方给予所有病人。
  • 大剂量用附子时,必须先以水煎1-3小时以上,再入其他药物同煎。因为附子经长时间煎煮后,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毒性显著降低,但其强心成分经煎煮后却不会被破坏。
  • 附子与干姜、甘草同煎,生物碱发生化学变化,毒性大大减低。

附子十禁

  1. 脸红赤者不用
  2. 舌质红、苔黄不用。
  3. 谵语烦躁者不用
  4. 尿少色赤不用
  5. 脉数有力不用
  6. 有严重肝肾疾患及心肌疾患病人勿用
  7. 体质衰弱、阴虚内热者勿用。
  8. 妊娠女性勿用
  9. 心房室传导阻滞者勿用
  10. 不能与半夏、白及、贝母同用。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