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 养生治病要药

0
42
views

学中药之所以难,除了药类众多,药名之类同,也容易使人混淆不清而误把冯京作马凉。实际上,很多好像相同而实际上不同的药物,若是使用不够小心谨慎,轻者不能达药到病除的效果,重者随时危及生命。

苓也是一种别名多如天上星的中草药,《本草纲目》载的别名有茯灵、茯兔、松腴、不死面、玉灵等,而按茯苓的不同部位及产地,又分白茯苓、赤茯苓、云茯苓(云南)、浙茯苓(浙江)、安茯苓(安徽)等等。

中药八珍

茯苓自古被称为中药八珍之一,与当归、川芎等药齐名,是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可供药用,常寄生在松树根上,与我们熟悉的云芝、灵芝等,同是真菌类。古人因为看到茯苓寄生在老松树的根部,认为是松树精华所在,所以称之为茯苓或是茯灵。

唐代诗人李商隐「送阿龟归华」七绝诗:「草堂归意背烟萝,黄绶垂腰不奈何。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诗中的「碧松根下茯苓多」,活灵活现描述茯苓寄生之处。

茯苓呈棕褐色至黑褐色,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质重坚实,不易破裂,断面呈颗粒,不平滑。多寄生在气候清凉、干燥,向阳山坡上的马尾松、黄山松、云南松及赤松的根部,分布于中国大部分省区如湖北、安徽、河南、云南、贵州及四川等地,现时已经大量人工栽培,其中以云南所出产的品质最佳,有称为云茯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云苓。

一般采挖季节多在7-9月,挖出后去泥,用草覆蓋著至渗出水分,然后放置于通风地方阴干。茯苓在加工时,按不同部位切制,分别有不同的称谓,干燥的外皮称为茯苓皮,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片称为白茯苓,而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则为赤茯苓,还有些在茯苓的中间有一道松根穿过,靠近树根的部分,称为茯神,也称抱木神。

因为茯苓每个部分的功效有同有不同,为方便入药,医师有时会注明使用哪一种茯苓。一般来说,白茯苓补脾胃功效较好;赤茯苓则利尿、渗利湿热的功效较佳,而茯苓皮只用于利尿消肿,没有补益功效;茯神则以镇静安神较胜。

安魂养神

中国自古以来视茯苓为养生珍品,《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认为有益寿功效。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更称茯苓为「上品仙药」。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把茯苓制成粉,拌蜂蜜食用,民间也有将茯苓制成茯苓粥、茯苓饼。晚清时候,在御膳房的太医制成茯苓饼作为御膳点心,慈禧太后尤喜用来保健养生,更把茯苓饼赏赐群臣。

除了是养生珍品,茯苓也是治病要药,医药用途甚广。茯苓入心、脾、肺、肾,性平,味甘淡,益脾安神,利水渗湿,能治疗脾虚泄泻,心悸失眠,小便不畅及水肿等。

《增注本草从新》:茯苓,甘平益脾宁心,淡渗利窍除湿,色白,入肺泻热,而下通膀胱。治忧恚惊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口焦舌干,膈中痰水,水肿淋沥,泄泻遗精,小便结者能通;多者能止,生津止渴。赤茯苓,白者入肺膀胱气分,赤者入心小肠气分;益心脾白胜,利湿热赤胜。茯苓皮专能行水,治水肿肤胀。茯神,主治与茯苓同,而入心之用居多,开心益智,安魂养神,疗心虚惊悸,多恚善忘。

气虚者不宜

茯苓健脾,对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药性平和。与人参、白术、甘草共用为「四君子汤」,可补气调中,健脾强胃,治一切气虚,食欲不振。

张仲景《伤寒论》的名方「五苓散」就是由茯苓、桂枝、白术、泽泻、猪苓所组成,是中医治疗各种水肿的基本方剂。

据现代医学研究,茯苓含有多糖、茯苓酸、树胶、麦角固醇、胆碱、卵磷脂、组氨酸及钾盐等成分,更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能抑制胃溃疡的发生,保护肝脏,利水及降血糖,镇静抑菌作用。唯如气虚下陷,小便过多或汗水过多的患者,则不宜使用茯苓。3

 

茯苓饼

茯苓饼可算是北京名产,很多人都会买来作手信。至于茯苓饼的出处和制法,却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茯苓饼初见于康熙时代,由南方医生推荐给孝庄皇太后予刚发过天花的康熙补身;也有人说是出自乾隆时代,而最多的传说,则为出于晚清时代慈禧太后的宫廷点心。虽然来源几不可考,但大概可猜度,茯苓饼应是盛行于清朝。

据说茯苓饼早见于南宋时的《儒门事亲》,制法是以茯苓研成细粉,加米粉、白糖、水适量,调成糊状,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薄饼,功能健脾补中,宁心安神,适用于气虚体弱所致心悸气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肿。

后因薄饼味淡,故此现时茯苓饼的制法是以茯苓及面粉造成薄饼后,中间夹以蜂蜜、蜜饯松果之类,使味道更多样化,因为饼中间夹了其他的调味材料,所以有人把茯苓饼称为茯苓夹饼。

茯苓除了用作做饼外,也有做茯苓糕,只是茯苓糕并不等同中国名点「云片糕」。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